文件目录
引言
本标准系依据住棚和住建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规定,由中国建筑业科学院联合相关企业定编进行的。
本标准在定编流程中,定编组经普遍调查分析,认真梳理社会经验,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海外专业规范,并在普遍征询意见的基本上,最终经核查终稿。
本标准共有11章和10个附录,关键工艺內容是:条例、专业术语、棚里气体设计方案主要参数、棚外设计方案测算主要参数、采暖、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冷源与热原、检验与监管、消音与减振、隔热与防腐蚀。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示的条款为施工验收规范,务必严格遵守。
本标准由住棚和住建部负责和对施工验收规范的表述,由中国建筑业科学院承担主要技术性內容的表述。实行环节中若有建议或提议,请邮寄中国建筑业科学院通风空调标准定编组(详细地址:
北京市北三环东街30号,邮编100013)。
本规范小编单位:中国建筑业科学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工程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业设计研究院
我国气候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业东北地区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地区工程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院
哈工大
天津建筑设计院
中国建筑业大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业西南地区设计研究院
华中建筑设计院
深圳建筑规划设计科学研究总医院
上海同济大学
南开大学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工程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建(北京市)国际性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华南理工工程建筑设计研究院
同方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软件(我国)有限责任公司
昆山市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安徽省安泽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杭州市源牌自然环境贸易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市)自动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普来宝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际高河南建业有限责任公司
开利空调销售(上海市)有限责任公司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新疆省翠绿色特使气体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联合迅杰贸易有限公司
西门子PLC房屋高新科技(天津市)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天正工程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鸿业同行业贸易有限公司
广东省美丽的商用空调机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妥思空调通风设备(苏州市)有限责任公司
欧文斯科宁(我国)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关键拟定工作人员:徐 伟 邹 瑜 杨雷庆 孙敏生
潘云钢 金莉娜 李先庭 寿炜炜
马伟骏 帝国复 赵晓宇 于晓明
董重成 伍茅斋 王 谦 戎朝阳
马友才 吴大农 张 旭 朱 能
狄洪发 刘 鸣 孙延勋 毛红卫
王 钊 阮 新 贾 晶 刘一民
程乃亮 叶水泉 张寒晶 朱江卫
丛旭日 杨利明 傅兴华 于向阳
王舜立 邵康文 李振华 魏光远
张虑? 郭建雄 王聪明 张时聪
陈 曦 孙峙峰
本标准关键核查工作人员:吴元炜 吴德绳 郎四维 江 亿
李娥飞 许文发 罗继杰 曹 越
郑官振 钟朝安 徐 明 张彦武
毛明强 丁立德 李著萱 张小晴
1总 则
1.0.1 为了更好地在工业建筑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中贯彻落实我国技术性国家经济政策,合理安排資源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优秀关键技术,确保身心健康舒服的作业和生活环境,制订本标准。
1.0.2 本规范适用新创建、改造和改建的工业建筑的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不适感用以有特别主要用途、独特净化处理与防范规定的房屋建筑及其暂时性房屋建筑的设计方案。
1.0.3 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方案设计,应依据建筑的用处与作用、应用规定、热冷负载特性、自然环境标准及其电力能源情况等,融合国家相关安全性、环保节能、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现行政策、战略方针,根据经济发展技术性较为明确。在制定中应首先选用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器设备、新型材料。
1.0.4 在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中,对有可能导致身体损害的机器设备及管路,务必采用可靠防护措施。
1.0.5 在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机组设计中,应配有机器设备、管路及零配件所必不可少的安裝、实际操作和修理的室内空间,或在建筑规划设计时预埋安裝检修用的孔眼。针对设备及管路应给予运送和起重吊装的前提或设定运送安全通道和吊装设备。
1.0.6 在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中,应依据目前我国房屋抗震等级规定,考虑到抗震或别的防护措施。
1.0.7 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应考虑到工程施工、调节及工程验收的规定。当设计方案对工程施工、调节及工程验收有特别要求时,应在设计方案资料中予以表明。
1.0.8 民用建筑采暖、自然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方案,除应合乎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2术 语
2.0.1 预估均值热觉得指数值(PMV) predicted mean vote
PMV指数是以身体热力循环的基本上表达式及其心理状态生理主观性热觉得的级别为立足点,考虑到了身体热舒适度众多相关要素的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PMV指数值说明人群针对( 3~-3)七个级别热觉得网络投票的均值指数值。
2.0.2 预估不满意者的百分比(PPD) predicted percent of dissatisfied
PPD指数值为预估处在热自然环境中的人群针对热自然环境不满意的网络投票均值。PPD指数值可预估人群中觉得过暖或过冷水“依据七级热觉得网络投票表明热( 3),溫暖( 2),凉(-2),或冷(-3)”的人的百分比。
2.0.3 采暖 heating
用人为方式根据耗费一定电力能源向棚里提供发热量,使棚里维持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所需溫度的技术性、武器装备、服务项目的统称。供热系统由热煤制取(热原)、热煤运输和热煤运用(降温设备)三个关键部份构成。
2.0.4 集中供热 central heating
热原和降温设备各自设定,用热煤管路相互连接,由热原向好几个热客户提供热能的供热系统,又称之为集中化供热系统。
2.0.5 值勤采暖 standby heating
在非运行时间或终断应用的時间内,为使房屋建筑维持最少棚温规定而设定的采暖。
2.0.6 毛细管网辐射源系统软件 capillary mat radiant system
辐射源尾端选用细微管路,生产加工成并接的网栅,立即铺装于路面、顶篷或墙壁的一种开水辐射源采暖制冷系统软件。
2.0.7 发热量清算点 heat settlement site
供暖方和用热方中间根据热计量表计量检定的卡路里值立即开展外贸交易的部位。
2.0.8 换置自然通风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气体以低风力、小温度差的情况送进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下边,在排风及棚里热原产生的上升气流的相同的作用下,将热浊气体顶升到顶端排出来的一种机械设备自然通风方法。
2.0.9 复合型排风系统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在达到热舒服和棚里空气质量指数的条件下,空气流通和设备自然通风更替或协同运作的排风系统。
2.0.10 中央空调棚 air-conditioned zone
维持气体主要参数在设置范围内的空气调节棚域。
2.0.11 分层次中央空调 stratified air conditioning
专指仅使又高又大室内空间下边工作中棚域的气体主要参数达到设计规定的空气调节方法。
2.0.12 多联机空调系统软件 multi-connect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rm
一台(组)气体(水)源致冷或水源热泵机组配备几台棚里机,根据更改冷媒总流量融入各棚间负载转变的立即胀大式空调机组。
2.0.13 超低温排风空调机组 col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排风溫度不超过10℃的全气体空调机组。
2.0.14 温湿度单独操纵空调机组 temperature & humidity independent process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由互不相关的2套体系各自操纵中央空调棚的溫度和温度的空调机组,中央空调棚的所有显热负荷由干工作状况棚里尾端机器设备担负,中央空调棚的所有散湿量由经去湿解决的干气体担负。
2.0.15 气体分散特点指标值(ADPI) 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
舒适性空调中用于点评人的舒适感的指标值,通常是指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里测量点数量中符合规定测量点所占的百分数。
2.0.16 工艺性能中央空调 industri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就是指达到机器设备加工工艺规定为主导,棚里工作人员舒适度辅助的具备较高溫度、环境湿度、洁净室等级规定的空调系统。
2.0.17 热泵 heat pump
运用推动能使动能从底位热原流入低位热原的设备。
2.0.18 空气能热泵热泵 air-source heat pump
以气体为底位热原的热泵。通常有气体/空气热泵、气体/水热泵等方式。
2.0.19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工程体、地表水或地面水为超低温热原,由水资源热泵发电机组、地热能源互换系统、房屋建筑内系统构成的供暖制冷系统。依据地热能源互换系统方式的不一样,地源热泵系统分成埋地管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面水地源热泵系统。
2.0.20 水环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water-loop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水/气体热泵的一种运用方法。根据水环城路将诸多的水/气体热泵发电机组并联成一个以回收利用房屋建筑余热回收为首要特点的中央空调系统。
2. 0.21 分棚两管控空调水系统 zoning two-pipe chilled water system
按房屋建筑中央空调棚域的负载特点将中央空调水道分成凉水和冷水热水共用的二种两管控系统。需全年度供凉水棚域的尾端机器设备只供货凉水,其他棚域尾端机器设备依据时节变换,供货凉水或开水。
2.0.22 定总流量一级泵中央空调凉水系统 constant flow distribution with primary pump chilled water system
空调末端无水道调节阀门或设水道分离三通调节阀的一级泵系统,通称定总流量一级泵系统。
2.0.23 变流量一级泵中央空调凉水系统 variable flow distribution with primary pump chilled water system
空调末端设水道两通调节阀门的一级泵系统,包含制冷机组定总流量、制冷机组变总流量二种方式,通称变总流量一级泵系统。
2.0.24 耗电量输冷(热)比 [EC(H)R]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cooling(beat)quantity ratio
设计方案工作状况下,中央空调冷水热水系统循环泵总功能损耗(kW)与设计方案冷(热)负载(kW)的比率。
2.0. 25 蓄冷-释冷周期时间 period of charge and discharge
蓄冷系统经一个蓄冷-释冷循环系统所运作的時间。
2.0.26 全负载蓄冷 full cool storage
蓄冷设备担负设计方案周期时间内电力工程平、峰段的所有中央空调负载。
2.0.27 一部分负载蓄冷 partial cool storage
蓄冷设备只担负设计方案周期时间内电力工程平、峰段的一部分中央空调负载。
2.0.28 棚域制冷系统 district cooling system
在一个古建筑群中设定集中化的致冷站制取中央空调凉水,再根据输送管,向各房屋建筑提供制冷量的系统。
2.0.29 耗电量输热比(EHR)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 ratio
设计方案工作状况下,集中供热系统循环泵总功能损耗(kW)与设计方案供热量(kW)的比率。
3棚里气体设计方案主要参数
3.0.1 采暖棚里设计方案溫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寒冷和严寒地棚关键棚间应选用18℃~24℃;
2 冬冷夏热冷地棚关键棚间宜选用16℃~22℃;
3 设定值勤供温棚间不可小于5℃。
3.0.2 舒适性空调棚里设计方案主要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工作人员长期性停留棚域中央空调棚里设计方案主要参数应满足表3.0.2的要求:
注:1Ⅰ级热舒适度较高,Ⅱ级热舒适度一般;
2 热舒适度级别按本标准第3.0.4条明确。
2 工作人员短期内停留棚域中央空调制冷工作状况棚里设计方案主要参数宜比长期性停留棚域提升1℃~2℃,供暖工作状况宜减少1℃~2℃。短期内停留棚域制冷工作状况风力不适合超过0.5m/s,供暖工作状况风力不适合超过0.3m/s。
3.0.3 工艺性能中央空调棚里设计方案溫度、空气湿度以及容许变化范畴,应按照技术必须及身心健康规定明确。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的风力,供暖工作状况时,不适合超过0.3m/s;制冷工作状况时,宜选用0.2m/s~0.5m/s。
3.0.4 采暖与中央空调的棚里热舒适度应按目前国家行业标准《中等热环境 PMV和PP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GB/T 18049的相关要求实行,选用预估均值热觉得指数值(PMV)和预估不满意者的百分比(PPD)点评,热舒适度等级分类应按表3.0.4选用。
3.0.5 辐射源采暖棚里设计方案溫度宜减少2℃;辐射源制冷棚里设计方案溫度宜提升0.5℃~1.5℃。
3.0.6 设计方案最少排风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商业建筑关键棚间每个人所需最少排风量应满足表3.0.6-1要求。
2 设定家用新风系统的定居工程建筑和医院建筑,所需最少排风量宜按换风次数法明确。定居工程建筑换风次数宜合乎表3.0.6-2要求,医院建筑换风次数宜合乎表3.0.6-3要求。
3 高密群体工程建筑每个人所需最少排风量应按工作人员相对密度明确,且应满足表3.0.6-4要求。
4棚外设计方案测算主要参数
4.1 棚外气体测算主要参数
4.1.1 关键大城市的棚外气体测算主要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则A选用。针对附则A未纳入的大城市,应按这节的要求开展测算明确,若基本上观察数据信息不符合这节规定,其一年四季两个季节棚外测算溫度,也可按本标准附则B列出的简单化方式明确。
4.1.2 采暖棚外测算溫度应选用往年均值不确保5天的日气温。
4.1.3 冬天自然通风棚外测算溫度,应选用累年最冷月气温。
4.1.4 冬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溫度,应选用往年均值不确保1天的日气温。
4.1.5 冬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空气湿度,应选用累年最冷月均值空气湿度。
4.1.6 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干球温度,应选用往年均值不确保50个小时的干球温度。
4.1.7 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湿度,应选用往年均值不确保50个小时的湿度。
4.1. 8 夏天自然通风棚外测算溫度,应选用往年最火月14时的月气温的均值。
4.1.9 夏天自然通风棚外测算空气湿度,应选用往年最火月14时的月均值空气湿度的均值。
4.1.10 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日气温,应选用往年均值不确保5天的日气温。
4.1.11 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逐时溫度,可按住式明确:
式中:tsh――棚外计算逐时温度(℃);
wp――夏天中央空调棚外计算日均值温度(℃);
β――棚外温度逐时转变指数按表4.1.11明确;
Δtr――夏天棚外计算均值日较弱;
twg――夏天中央空调棚外计算湿球温度温度(℃)。
4.1.12 当棚里温湿度记录务必全年度确保时,应再行明确中央空调棚外计算主要参数。仅在一部分時间工作中的空调机组,可依据具体情况挑选棚外计算主要参数。
4. 1.13 冬天棚外均值风力,应选用累年最凉3个月各月均值风力的均值;冬天棚外较多风频的均值风力,应选用累年最凉3个月较多风频(静风以外)的各月均值风力的均值;夏天棚外均值风力,应选用累年最火3个月各月均值风力的均值。
4.1.14 冬天较多风频以及頻率,应选用累年最凉3个月的较多风频以及均值頻率;夏天较多风频以及頻率,应选用累年最火3个月的较多风频以及均值頻率;年较多风频以及頻率,应选用累年较多风频以及均值頻率。
4.1.15 冬天棚外大气压强,应选用累年最凉3个月各月均值大气压强的均值;夏天棚外大气压强,应选用累年最火3个月各月均值大气压强的均值。
4.1.16 冬天日照百分比,应选用累年最凉3个月各月均值日照百分比的均值。
4.1.17 设计方案计算用供暖期日数,应按累年日均值温度平稳小于或相当于采暖棚外临界值温度的总日数明确。一般工业建筑采暖棚外临界值温度宜选用5℃。
4.1.18 棚外计算主要参数的统计分析年代宜取30年。不够30年者,也可按登记年代选用,但不能低于10年。
4.1. 19 山棚的棚外气候主要参数应依据就地的调研、评测并与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类似的相邻台站的气候材料开展较为明确。
4.2 夏天太阳辐射量光照强度
4.2.1 夏天太阳辐射量光照强度应按照本地的地理纬度、空气清晰度和大气压强,按7月21日的太阳赤纬计算明确。
4.2.2 房屋建筑各房屋朝向正垂面与平面的阳光总辐射源光照强度可按本标准附则C选用。
4.2.3 通过房屋建筑各房屋朝向正垂面与平面规范玻璃窗的阳光立即辐射源光照度和散射辐射光照强度,可按本标准附则D选用。
4.2.4 采用本标准附则C和附录D时,本地的空气清晰度级别,应依据本标准附则E及夏天大气压强,并按表4.2.4明确。
5供 暖
5.1 一般要求
5.1.1 取暖方式应依据房屋建筑经营规模所在城市棚气象要素、电力能源情况及现行政策、绿色环保和生活方式规定等,根据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5.1.2 累年日均值温度平稳小于或相当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棚,应设定采暖设备,并宜选用集中供热。
5.1.3 合乎以下情况之一的地棚,宜设定采暖设备;在其中幼稚园、敬老院、中小学、定点医疗机构等工程建筑宜选用集中供热:
1 累年日均值温度平稳小于或相当于5℃的日数为60d~89d;
2 累年日均值温度平稳小于或相当于5℃的日数不够60d,但累年日均值温度平稳小于或相当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d。
5.1.4 采暖供热量计算时,棚里设计方案主要参数应按本标准第3章明确;棚外计算主要参数应按本标准第4章明确。
5.1.5 寒冷或严寒地棚设定供暖的商业建筑,在非使用时间内,棚里温度应维持在0℃以上;当运用棚间蓄发热量不可以满足需要时,应按确保棚里温度5℃设定值勤供暖。当加工工艺有特别要求时,应按加工工艺规定明确值勤供暖温度。
5.1.6 定居工程建筑的集中化供暖系统软件应按持续供暖开展设计方案。
5.1.7 设定供暖的房屋建筑,其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应符合我国目前有关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
5.1.8 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应按住式测算:
αn――围护结构内表面传热指数[W/(.K)],按本规范表5.1.8-1采用;
αw――围护结构外表面传热指数[W/(.K)],按本规范表5.1.8-2采用;
δ――围护结构各层原料薄厚(m);
λ――围护结构各层原材料传热系数[W/(m.K)];
αλ――原材料传热系数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5.1.8-3采用;
Rk――封闭式气体间层的传热系数(.K/W),按本规范表5.1.8-4采用;
式中:K――平屋面的房顶的综合性导热系数[W/(┫.K)];
K1――顶篷的导热系数[W/(┫.K)];
K2――平屋面的导热系数[W/(┫.K)];
a――房顶和顶篷的交角。
5.1.10 房屋建筑的开水供暖系统软件应按机器设备、管路及构件能够承担的最少压力和水力发电均衡规定开展纵向分棚设定。
5.1.11 标准允许时,房屋建筑的集中化供暖系统软件宜分南北设定环城路。
5.1.12 供暖系统软件的水体应符合我国目前有关规范的要求。
5.2 热 负 荷
5.2.1 集中化供暖系统软件的施工图,务必对每一个棚间开展供热量测算。
5.2.2 冬天供暖排风系统的供热量应依据房屋建筑以下流失和得到的发热量明确:
1 排架结构的热负荷;
2 加温从外门、窗间隙渗透到棚里的强冷空气热负荷;
3 加温从外门打开时经内门进到棚里的强冷空气热负荷;
4 自然通风热负荷;
5 根据别的方式流失或得到的发热量。
5.2.3 排架结构的热负荷,应包含基本上热负荷和额外热负荷。
5.2.4 排架结构的基本上热负荷应按住式测算:
Q=αFK(tn―twn) (5.2.4)
式中:Q――排架结构的基本上热负荷(W);
α――排架结构温度差修正系数,按本标准表5.2.4选用;
F――排架结构的总面积(┫)
K――排架结构的导热系数[W/(┫.K)];
tn――采暖棚里设计方案溫度(℃),按本标准第3章选用;
twn――采暖棚外测算溫度(℃),按本标准第4章选用;
注:当已经知道或能求出冷侧溫度时,twn一项可立即用冷侧溫度值带入,不会再开展α值调整。
5.2.5 与邻近棚间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5℃,或经过隔断墙和混凝土楼板等的传发热量超过该棚间供热量的10%时,应测算根据隔断墙或混凝土楼板等的传发热量。
5.2.6 排架结构的额外热负荷应按其占基本上热负荷的百分比明确。各类额外百分比宜按以下要求的标值采用:
1 房屋朝向修正率:
1)北、东北地区、大西北按0~10%;
2)东、西按―5%;
3)东南方、西南地区按―10%~―15%;
4)南按―15%~―30%。
注:1 应按照本地冬天日照率、辐射源光照强度、房屋建筑应用和被挡住等状况采用修正率。
2 冬天日照率低于35%的地棚,东南方、西南地区和坐北朝南的修正率,宜选用―10%~0,东、西向并不调整。
2 风速额外率:建在不挡风遮雨的堡垒、小河边、海湾、荒野上的房屋建筑,及其城区中显著高于周边别的建筑的房屋建筑,其竖直外排架结构宜额外5%~10%;
3 当房屋建筑的楼房数为n时,外门额外率:
1)一道门按65%×n;
2)两条门(有门斗)按80%×n;
3)三道门(有两个门斗)按60%×n;
4)商业建筑的具体进出口按500%。
5.2.7 工程建筑(除楼梯口外)的排架结构热负荷相对高度额外率,热管散热器供温棚间相对高度超过4m时,每高于1m应额外2%,但总附加率不可超过15%;地面辐射采暖的棚间相对高度超过4m时,每高于1m宜额外1%,但总附加率不适合超过8%。
5.2.8 针对只需要在使用时间维持棚里溫度,而别的時间可以当然减温的采暖间歇性应用房屋建筑,可按间歇性供热系统设计方案。其采暖供热量解决排架结构热负荷开展间歇性额外,附加率应依据确保棚温的时长和加热時间等要素根据估算明确。间歇性额外率可按以下标值选择:
1 仅大白天应用的房屋建筑,间歇性额外率可用20%;
2 对不常常采用的房屋建筑,间歇性额外率可用30%。
5.2.9 加温由窗门间隙渗透到棚里的强冷空气的热负荷,应依据建筑的内部结构装修隔断、窗门结构、窗门房屋朝向、棚里外溫度和棚外风力等要素明确,宜按本标准附则F开展测算。
5.2.10 在明确单独立户供热计量供热系统的室内取暖设备容积和室内管路时,应考虑到户间热传导对采暖负载的额外,但附加量不可超出50%,且不可统计分析在供热系统的总供热量内。
5.2.11 全方位辐射源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测算时,棚里设计方案溫度应合乎本标准第3.0.5条的要求。部分辐射源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按全方位辐射源采暖的供热量乘于表5.2.11的估算指数。
5.3 散热器采暖
5.3.1 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选用开水做为热煤;散热器集中供热系统宜按75℃/50℃持续采暖开展设计方案,且供电溫度不适合超过85℃,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以低于20℃。
5.3.2 定居工程建筑棚里采暖系统的风格宜选用垂直双管系统或同用立管的单独立户单独循环系统双管系统,也可选用垂直单管跳跃性系统;商业建筑采暖系统宜选用双管系统,也可采用单管跳跃性系统。
5.3.3 不仅有工程建筑的棚里垂直单管顺水式系统应改为垂直双管系统或垂直单管跳跃性系统,不适合更新改造为单独立户单独循环系统系统。
5.3.4 垂直单管跳跃性系统的楼逐层数不适合高于6层,水准单管跳跃性系统的散热器个数不能高于6组。
5.3.5 管路有冻洁风险的场地,散热器的采暖立管或立管应独立设定。
5.3.6 挑选散热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依据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规定,明确散热器的压力,并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相关产品执行标准的要求;
2 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棚间应选用抗腐蚀的散热器;
3 选用钢质散热器时,应达到商品对水体的规定,在非采暖时节采暖系统应注水维护保养;
4 选用铝质散热器时,应取用内防腐蚀型,并达到商品对水体的规定;
5 安裝热计量表和恒温阀的开水采暖系统不适合选用流水安全通道内带有夹渣的生铁散热器;
6 又高又大室内空间采暖不适合独立选用热对流型散热器。
5.3.7 布局散热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散热器宜安裝在墙体窗户下,当安裝或布局管路有艰难时,也靠谱内外墙安裝;
2 两条外门中间的门斗内,不可设定散热器;
3 楼梯口的散热器,应配置在底部或按一定占比调整在下边各层。
5.3.8 生铁散热器的拼装片数,宜合乎以下要求:
1 粗柱型(包含柱翼型)不适合高于20片;
2 细柱型不适合高于25片。
5.3.9 除幼稚园、老人和独特作用需求的建筑物外,散热器应明装。务必暗埋时,装饰设计罩应该有有效的气体安全通道、充足的安全通道总面积,并便捷检修。散热器的外表层应刷非金属性建筑涂料。
5.3.10 幼稚园、老人和独特作用需求的建筑物的散热器务必暗埋或加保护罩。
5.3.11 明确散热器总数时,应按照其接口方式、安裝方式、拼装片数、开水总流量及其表层建筑涂料等对制热量的危害,对散热器总数开展调整。
5.3.12 采暖系统非直埋保温管明设时,应测算管路的制热量对散热器总数的折减;非直埋保温管暗设时须考虑到管路的制热量对散热器总数的危害。
5.3.13 垂直单管和垂直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棚间的2组散热器,可选用异侧联接的水准单管串连的接口方式,也可选用左右插口同方向接口方式。当选用左右插口同方向接口方式时,散热器中间的左右联接管应与散热器插口同径。
5.4 开水辐射源采暖
5.4.1 开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供电溫度宜选用35℃~45℃,不可超过60℃;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适合超过1O℃,且不适合少于5℃;毛细管网辐射源系统供电溫度宜达到表5.4.1-1的要求,供智能回水温度差宜选用3℃~6℃。辐射体的表层气温宜合乎表5.4.1-2的要求。
5.4.2 明确路面制热量时,应强度校核路面表层气温,保证其不高过表5.4.1-2的气温上限制值;不然应改进工程建筑隔热特性或设定别的輔助取暖设备,降低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压力的供热量。
5.4.3 开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路面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立即与棚外气体了解的混凝土楼板、与不供温棚间邻近的木地板为采暖路面时,务必设定绝热材料;
2 与土壤层触碰的最底层,应设定绝热材料;设定绝热材料时,绝热层与土壤层中间应设定防水层;
3 湿冷棚间,添充层上或整体面层下应设定隔离层。
5.4. 4 毛细管网辐射源系统独立采暖时,宜最先考虑到路面埋设方法,路面总面积不够时再考虑到墙壁埋设方法;毛细管网与此同时用以冬天和夏天制冷时,宜最先考虑到顶篷安裝方法,顶篷总面积不够时再考虑到墙壁或路面埋设方法。
5.4.5 开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压力不适合超过0.8MPa,毛细管网辐射源系统的压力不可超过0. 6MPa。当超出以上工作压力时,应采取有效的对策。
5.4.6 开水地面辐射采暖塑胶发热管的材料和壁厚的挑选,应依据项目的耐久度期限、管件的性能指标及其系统的运作水的温度、压力等情况明确。
5.4.7 在定居工程建筑中,热水辐射源供热系统应按户区划系统软件,并配备分水器、集水器;室内的各关键棚间,宜分环路布局发热管。
5.4.8 加热管的铺设间隔,应按照路面制热量、棚里设计方案温度、均值水的温度及路面热传导传热系数等根据估算明确。
5.4.9 每一个环路发热管的进、排水口,应各自与分水器、集水器相互连接。分水器、集水器公称直径不可低于总供、回水管公称直径,且分水器、集水器较大横断面流动速度不能超过0.8m/s。每一个分水器、集水器支系环路不适合超过8路。每一个支系环路供回水管上父应安装可关断阀门。
5.4.10 在分水器的总进水口与集水器的总出水口中间,宜设定旁通阀管,旁通管应该设定闸阀。分水器、集水器上父应设定手动式或自动放气阀。
5.4.11 热水装修吊顶辐射板采暖,可用以楼高为3m~30m房屋建筑的采暖。
5.4.12 热水装修吊顶辐射板的供电温度宜选用40℃~95℃的热水,其水体应达到商品规定。在非采暖时节供热系统应注水维护保养。
5.4.13 当选用热水装修吊顶辐射板采暖,房顶热负荷超过棚间总热负荷的30%时,应加强房顶隔热保温对策。
5.4.14 热水装修吊顶辐射板的合理制热量的确认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当热水装修吊顶辐射板歪斜安裝时,应开展调整。辐射板安裝视角的修正系数,应按表5.4.14开展明确:
2 辐射板的管内液体应是流场。当达不上系统软件所需较小总流量时,辐射板的制热量应乘于1.18的安全性能。
5.4.15 热水装修吊顶辐射板的安裝相对高度,应依据身体的舒适感明确。辐射板的最大均值水的温度应依据辐射板安裝相对高度和其总面积占顶篷总面积的百分比按表5.4.15明确。
5.4.16 热水装修吊顶辐射板与供热系统供、回水管的接口方式,可采取串联或串连、同方向或异侧联接,并应采用使辐射板表层温度匀称、液体摩擦阻力均衡的对策。
5.4.17 布局全方位采暖的热水装修吊顶辐射板设备时,应以棚里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辐射源光照强度匀称,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安裝装修吊顶辐射板时,宜沿最多的墙体平行面布局;
2 设定在墙角的辐射板规格型号应超过在棚里设定的辐射板规格型号;
3 楼高低于4m的房屋建筑,宜挑选窄小的辐射板;
4 棚间应预埋辐射板沿长短方位热变形空间;
5 辐射板设备不可布局在对热敏感的机器设备周边。
5.5 电加热器采暖
5. 5.1 除合乎以下情况之一外,不可选用电加热器采暖:
1 配电政策支持;
2 无集中供热和天然气源,且煤或油等能源的应用遭受环境保护或消防安全严苛限定的工程建筑;
3 以制冷为主导,采暖负载较小且没法运用热泵机组给予热力的工程建筑;
4 选用储热式电热管散热器、电地暖在晚间低谷期电实现储热,且没有在用电量高峰期友谊一段时间开启的工程建筑;
5 由可再生资源发电机设备配电,且其发电能力可以符合本身电加热器量要求的工程建筑。
5.5.2 电采暖暖气片的方式、用电安全特性和隔热特性应达到应用标准及相关要求。
5.5.3 电地暖辐射源采暖宜选用地平板式;超低温电热地暖辐射源采暖宜选用顶篷式。辐射体表层均值温度应合乎本标准表5.4.1-2条的相关要求。
5.5.4 电地暖辐射源采暖和超低温电热地暖辐射源采暖的加温元器件以及表层工作中温度,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相关产品执行标准的安全性规定。
5.5.5 依据不一样的应用标准,电供热系统应设定不一样种类的温度控制设备。
5.5.6 选用电地暖地面辐射取暖方式时,电地暖的线输出功率不适合超过17W/m,且布局时要考虑到家俱部位的危害;当众层选用带主龙骨的空架地板时,务必采用排热对策,且电地暖的线输出功率不可超过10W/m。
5.5.7 电热地暖辐射源采暖安裝输出功率应达到棚间所需供热量规定。在房顶上布局电热地暖时,应考量为照明灯具、烟感器、喷嘴、出风口、音箱等预埋安裝部位。
5.5.8 安裝于距路面相对高度180cm以内的电采暖电子器件,务必采用接地装置及漏电保护保障措施。
5.6 天然气红外感应辐射源采暖
5.6.1 选用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时,务必采取有效的防火安全和通风换气等安全防范措施,并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相关燃气、消防规范的规定。
5.6.2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的然料,可选用天燃气、人工煤气、压缩天然气等。燃气品质、燃气辐射采暖系统软件应满足现行标准行业标准《城区燃气设计标准》GB 50028的相关要求。
5.6.3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安裝髙度不能小于3m。
5.6.4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用以部分工作中地址供暖时,其总数不宜低于2个,且应安裝在身体不一样方位的侧上边。
5.6.5 布局全方位辐射供暖系统软件时,沿四周墙体、外门侧的辐射器制热量不适合低于总供热量的60%。
5.6.6 由棚里供货气体的区域应能确保燃烧机所需求的空气量。当燃烧机所需求的空气量超出该室内空间0.5次/h的换风次数时,应由棚外供货气体。
5.6.7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软件选用棚外供货气体时,进气口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建在棚外气体洁净棚,距路面相对高度不低于2m;
2 距排风系统口水平距离超过6m;当处在排风系统口下边时,安全距离不小于3m;当处在排风系统口上边时,安全距离不小于6m;
3 安裝滤网。
5.6.8 无特别要求时,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软件的废气应排至棚外。排风系统口应合乎以下要求:
1 建在工作人员不常常行驶的地区,距路面相对高度不低于2m;
2 水准安裝的排汽管,其排风系统口外伸墙壁不少于0. 5m;
3 竖直组装的排汽管,其排风系统口高于的半径为6m之内的房屋建筑最高处不少于1m;
4 排汽管穿越重生墙体或平屋面处,改装金属材料防水套管。
5.6.9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软件应在方便实际操作的地方设定能立即断开供暖系统软件及燃气供货体系的自动开关。运用排风机供货气体时,排风机与供暖系统软件应设定连锁加盟电源开关。
5.7 空气源燃气炉和户式空气能热水器供暖
5.7.1 当定居工程建筑运用燃气供暖时,宜选用空气源燃气炉供暖。选用空气源空气能热水器供暖时,应合乎本标准第8.3.1条要求。
5.7.2 空气源供暖系统软件供热量测算时,宜考虑到生活方式、工程建筑特性、间歇性运作等原因开展额外。
5.7.3 空气源燃气炉应选用封闭式点燃、均衡式强制性排烟系统型.
5.7.4 空气源燃气炉供暖时,供地暖管间距应达到热原规定;尾端给水溫度宜选用混水器的方法调整。
5.7.5 空气源燃气炉的送风口应保证室内空气通畅,且远离人群和新风口。
5.7.6 空气源空气能热水器供暖系统软件应设定单独配电控制回路,其除霜水应集中化排出。
5.7.7 空气源供暖系统软件的供地暖管间距、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与尾端降温设备相符合。
5.7.8 空气源供暖系统软件应具备防寒维护、棚温管控作用,并应设定排气管、排水设备。
5.8 热空气幕
5.8.1 对寒冷地棚商业建筑常常打开的内门,应采用热空气幕等降低冷气渗入的对策。
5.8.2 对严寒地棚商业建筑常常打开的内门,当不设门斗和前棚时,宜设定热空气幕。
5.8.3 商业建筑热空气幕排风方法宜选用从上到下排风。
5.8.4 热空气幕的送风溫度应依据测算明确。针对商业建筑的内门,不适合高过50℃;对又高又大外门,不适合高过70℃。
5.8.5 热空气幕的出入口风力应经过估算明确。针对商业建筑的内门,不适合超过6m/s;针对又高又大外门,不适合超过25m/s。
5.9 供暖设备设计及管道设计
5.9.1 供暖管路的材料应按照其操作温度、压力、使用期限、工程施工与节能环保特性等要素,经充分考虑和工程技术较为后明确,其品质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相关产品执行标准的要求。
5.9.2 热管散热器供暖系统软件的供水系统和回水管道应在供热入口与以下系统软件分离设定:
1 自然通风与空调机组;
2 暖风供暖与热空气幕系统软件;
3 日常生活开水供给系统软件;
4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5 别的必须独立供热计量的系统软件。
5.9.3 集中化供暖系统的房屋建筑供热通道,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供电、回水管道上应各自设定关断阀、温度表、气压表;
2 应设定过滤装置及进气阀;
3 应按照水力发电均衡规定和房屋建筑内供暖系统的调整方法,挑选水力发电平衡器;
4 除好几个供热入口处设定一块同用热计量表的情形外,每一个供热入口均应设定热计量表,且热量表宜建在回水管上。
5.9.4 采暖主干管和立管等管路(没有房屋建筑的供暖系统供热通道)上闸阀的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供暖系统的各并接环城路,应设定关掉和调整设备;
2 当有冻洁风险时,立管或管道上的闸阀至主干管的间距不宜超过120mm;
3 供电立管的首端和智能回水立管的尾端均应设定闸阀,智能回水立管上还应设定污水处理、排水设备;
4 同用立管单独立户单独循环系统供暖系统,应在联接同用立管的进户供、智能回水立管上设定关掉阀。
5.9.5 当供热管道运用当然赔偿不可以满足需要时,应设定管道补偿器。
5.9.6 供暖系统水准管线的铺设应该有一定的倾斜度,坡度应有益于放气和排水。供智能回水支、主干管的倾斜度宜选用0.003,不可低于0.002;立管与热管散热器联接的立管,倾斜度不能低于0.01;当受标准限定,供智能回水干管(包含水准多管串连系统软件的热管散热器联接管)没法维持必需的倾斜度时,部分可无坡铺设,但该管路内的水流动速度不可低于0.25m/s;针对碳酸饮料反向流动性的蒸汽管道,倾斜度不能低于0.005。
5.9.7 穿越重生房屋建筑基本、变形缝、沉降缝、防震缝的供热管道,及其铺设在建筑构造里的立管,应采用防止房屋建筑下移而毁坏管路的对策。
5.9.8 当供热管道务必穿越重生服务器防火墙时,应预埋件钢套管,并在过墙处一侧设定支撑架,管路与线管中间的间隙应运用耐火保温材料堵漏。
5.9.9 供热管道不可与运输蒸气着火点小于或相当于120℃的易燃液态或易燃、腐蚀空气的管路在同一条沟槽开挖内平行面或交叉式铺设。
5.9.10 合乎以下情形之一时,棚里供热管道应隔热保温:
1 管路内运输的热煤务必保证一定主要参数;
2 管路铺设在沟槽开挖、管道井、技术性隔层、隔楼及顶篷内等造成无利热损耗过大的区域内或易被锁定的地区;
3 管路根据的棚间或地址规定隔热保温。
5.9.11 棚里开水供暖系统的制定应开展水力发电均衡测算,并应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使设计方案工作状况时各并接环城路中间(不包括同用段)的的压力损害相对性差值不得超过15%.
5.9.12 棚里供暖系统总工作压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不可超过棚外供热网给出的资用气体压力;
2 应达到棚里供暖系统水力发电均衡的规定;
3 供暖系统总的压力损害的增加值宜取10%。
5.9.13 棚里供暖系统管路中的热煤流动速度,应依据系统的水力发电均衡规定及防噪音规定等要素明确,较大流动速度不适合超出表5.9.13的限制值。
5.9.14 开水竖直多管供暖系统和竖直分层次布局的水准多管串连跳跃性供暖系统,解决开水在热管散热器和管线中制冷而形成当然功效工作压力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5.9.15 供暖系统供电、供汽主干管的尾端和智能回水干管始端管经不可低于DN20,低电压蒸气的供汽主干管可恰当变大。
5.9.16 静态数据水力发电静态平衡阀或自力式调压阀的规格型号应按热煤设计方案总流量、压力及闸阀容许损耗等主要参数经测算明确;其组装部位应确保闸阀前后左右有充足的接管段,沒有尤其表明的情形下,闸阀前接管段距离不可低于5倍管经,闸阀后接管段距离不可低于2倍管经。
5.9.17 蒸气供暖系统,当供汽工作压力高过棚里供暖系统的压力时,应在供暖系统通道的供汽管上安置缓解压力设备。
5.9.18 髙压蒸气供暖系统最不好环城路的供汽管,其工作压力损害不宜超过开始工作压力的25%。
5.9.19 蒸气供暖系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方法,应依据二次蒸气使用的概率及其棚外地貌、管路敷设方式等状况,各自选用下列智能回水方法:
1 闭试满管智能回水;
2 开启式储水箱自动流出或机械设备智能回水;
3 余压回水。
5.9.20 髙压蒸气供暖系统,疏水阀前的冷凝水管不可往上上升;疏水阀后的冷凝水管往上上升的相对高度应经测算明确。当疏水阀自身无止回作用时,应在疏水阀后的冷凝水管上设定逆止阀。
5.9.21 疏水阀至回储水箱或二次挥发箱中间的蒸气冷凝水管,应按碳酸饮料乳头状体开展测算。
5.9.22 开水和蒸气供暖系统,应依据不一样状况,设定排气管、排水、污水处理和亲水性设备。
5.10 集中化供暖系统供热计量与棚温管控
5.10.1 集中供热的新创建工程建筑和不仅有节能建筑更新改造务必设定发热量计量检定设备,并具有棚温管控作用。用以发热量清算的发热量计量检定设备务必选用热计量表。
5.10.2 发热量计量检定设备设定及供热计量更新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热原和换热机棚需设发热量计量检定设备;定居工程建筑应以楼幢为目标设定热计量表。对建筑结构类型同样、基本建设时代相仿、排架结构作法同样、用户热分摊方式一致的多个栋建筑,也可安装一个共用的热量表;
2 当发热量清算点为楼幢或是换热机棚设定的热量表时,单独立户供热计量应采用用户热分摊的方式明确。在同一个发热量清算点内,用户热分摊方式应统一,仪表盘的类别和型号规格应一致;
3 当发热量清算点为每一户安裝的户用热量表时,可立即开展单独立户供热计量;
4 供热系统开展供热计量更新改造时,解决系统软件的水力发电工作状况开展强度校核。当供热通道资用压力差不可以达到不仅有供热系统规定时,应采用提升管道网循环水泵扬程或加设部分加压水泵等赔偿对策,以达到棚里系统软件资用压力差的必须。
5.10.3 用以发热量清算的热量表的选用和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热量表应依据公称直径总流量型号选择,并强度校核在系统开发总流量下的损耗。公称直径总流量可按设计方案总流量的80%明确;
2 热量表的egr的安裝部位应合乎仪表盘安装使用规定,且宜安裝在回水管上。
5.10.4 新创建和扩建工程热管散热器棚里供热系统,应设定热管散热器控温调压阀或别的全自动溫度调压阀开展棚温管控。热管散热器控温调压阀的采用和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当棚里供热系统为竖直或水准多管系统软件时,应在每一组热管散热器的供电管道上安裝高阻控温调压阀;超出5层的竖直多管系统软件宜选用有预置摩擦阻力调整作用的控温调压阀;
2 多管跳跃性系统软件应选用低摩擦阻力两通控温调压阀或三通控温调压阀;
3 当热管散热器有罩时,应选用温包内置式控温调压阀;
4 控温调压阀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书、使用手册和质量检验单位开具的性能指标汇报,其调整功能等指标值应满足现行标准国家标准《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 195的相关规定。
5.10.5 超低温开水地面辐射供热系统应具备棚温操纵作用;棚温控制板宜建在被温度控制的棚间或棚域内;全自动调压阀宜选用热电厂式调压阀或自力式控温调压阀。全自动调压阀的设定可选用分环城路操纵和整体操纵二种方式,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选用分环城路操纵时,应在地暖分水器或分集水器处,分开设定全自动调压阀,操纵棚间或棚域维持分别的设置溫度值。全自动调压阀也可内放置分集水器中;
2 选用整体操纵时,应在地暖分水器总供水管道或分集水器回水管上设定一个全自动调压阀,操纵全部用户或棚域的棚里溫度。
5.10.6 供热计量供热系统应融入棚温管控的规定;当棚里供热系统为变总流量系统软件时,不可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是不是设定自力式压力差调压阀应经过测算供热通道的压力差变化幅度明确。
6通 风
6.1 一般要求
6.1.1 当建筑物存有很多余热回收余湿及有害物时,宜首先选用自然通风对策进行清除。建筑自然通风需从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和技术等层面采取相应的综合性防止和综合治理对策G1
6.1.2 对难以避免放空管的有危害或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在排出前务必采用自然通风净化处理对策,并做到国家相关环境空气检测标准和各种各样污染物质环保标准的规定。
6.1.3 应最先考虑到选用空气流通清除建筑物余热回收、余湿和开展棚里污染物质浓度值操纵。针对棚外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棚,不适合选用空气流通。当自然通风不可以满足需要时,应采取机械设备自然通风,或空气流通和设备自然通风融合的复合型自然通风。
6.1.4 配有机械设备自然通风的棚间,工作人员需要的排风量应达到第3.0.6条的规定。
6.1.5 对建筑物内放排热、蒸气或有害物的机器设备,宜选用部分排风系统。当无法使用部分通风或部分排风系统达不上卫生要求时,应佐以全方位自然通风或选用全方位自然通风。
6.1.6 凡属以下情形之一时,应独立设定通风系统:
1 二种或两类以上的有害物混和后能造成点燃或爆燃时;
2 混和后能产生危害更高或腐蚀的混合物质、化学物质时;
3 混和后容易使蒸气凝固并聚集烟尘时;
4 释放有毒化学物质的棚间和机器设备;
5 建筑物内配有存储易燃易爆物品物质的独立棚间或有防火安全防爆型规定的独立棚间;
6 有疫防的卫生要求时。
6.1.7 棚里排风、排风系统设计时,应依据污染源的性能及污染物的转变,提升自然通风设计方案;不可使带有很多热、蒸气或有害物的气体注入沒有或仅有少许热、蒸气或有害物的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且不可毁坏部分通风系统的常规工作中。
6.1.8 选用机械设备自然通风时,关键棚间或重要场合的排风系统应具有避免 以空气传播为方式的病症根据排风系统交叉式感染的作用。
6.1.9 进到棚里或棚内造成的有害物总数不可以明确时,全方位自然通风量可按相近棚间的评测材料或工作经验数据信息,按换风次数明确,亦叫按我国现行标准的各有关国家标准实行。
6.1.10 与此同时放空管余热回收、余湿和有害物时,全方位自然通风量应按在其中所需较大的气量明确。多种多样有害物与此同时放空管于建筑内时,其全方位自然通风量的确认应满足现行标准国家相关企业设计卫生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
6.1.11 房屋建筑的排风系统设计方案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消防规范规定。
6.2 空气流通
6.2.1 运用空气流通的建筑物在设计方案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运用过堂风开展空气流通的工程建筑,其迎雨面与夏天较多风频宜成60°~90°角,且不可低于45°,与此同时应考虑到可使用的春秋季节风频以灵活运用空气流通;
2 古建筑群空间布局应高度重视有益空气流通要素,如优先选择考虑到错列式、斜列式等布局方式。
6.2.2 空气流通应选用阻力系数小、噪音低、便于使用和修理的进排风系统口或窗户。寒冷严寒地棚的进排风系统口还应考虑到隔热保温对策。
6.2.3 夏天空气流通用的进气口,其外缘距棚里路面的相对高度不能超过1.2m。空气流通进气口应避开污染物3m以上;冬天空气流通用的进气口,当其外缘距棚里路面的相对高度低于4m时,宜采用避免 风一吹向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的对策。
6.2.4 选用空气流通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棚间的自然通风张口合理总面积不可低于该棚间木地板总面积的5%;厨棚的自然通风张口合理总面积不可低于该棚间木地板总面积的10%,并不能低于0.60m2。
6.2.5 空气流通设计方案时,宜对建筑物开展空气流通发展潜力剖析,根据气候条件明确空气流通对策并提升建筑规划设计。
6.2.6 选用空气流通的工程建筑,空气流通量的测算应与此同时考虑到压合及其气压的功效。
6.2.7 压合功效的自然通风量,宜按以下方式明确:
1 棚里热值较匀称、室内空间方式较简便的单面大容量工程建筑,可选用简单化计算方式明确;
2 住房和办公建筑中,考虑到好几个棚间中间或好几个楼房中间的自然通风,可选用多棚域网络法开展测算;
3 工程建筑身材繁杂或棚里热值显著不均匀的工程建筑,可按测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分析方式明确。
6.2.8 气压功效的自然通风量,宜按以下标准明确:
1 各自测算衔接季及夏天的空气流通量,并按其极小值明确;
2 棚外风频按测算时节中的本地棚外较多风频明确;
3 棚外风力按标准相对高度棚外较多风频的均值风力明确。当选用测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分析时,应考虑到本地地形地貌标准以及梯度方向风、挡住物的危害;
4 仅当工程建筑迎雨面与测算时节的较多风频成45°~90°角时,该表面的窗户或合理张口运用总面积可做为进气口开展测算。
6.2.9 宜融合建筑规划设计,合理安排主动式自然通风技术性加强空气流通。处于被动自然通风可选用以下方法:
1 当基本空气流通系统软件无法给予充足排风量时,可选用捕风设备加强空气流通;
2 当选用基本空气流通无法清除工程建筑内的余热回收、余湿或污染物质时,可选用房顶无动力风帽设备,无动力风帽的插口直徑宜与其说联接的风道管经同样;
3 当房屋建筑运用气压有局限性或压合不够时,可选用太阳能发电诱发等自然通风方法。
6.3 机械设备自然通风
6.3.1 机械设备排风系统软件进气口的部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建在棚外气体较清理的地址;
2 应防止送风、排风系统短路故障;
3 进气口的外缘距棚外环氧地坪不适合低于2m,当建在园林绿化地区时,不适合少于1m。
6.3.2 房屋建筑全方位通风系统吸出风口的布局,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坐落于棚间上端棚域的吸出风口,除用以清除氡气与气体混合物质时,吸出风口外缘至顶篷平面图或房顶的间距不得超过0.4m;
2 用以清除氡气与气体混合物质时,吸出风口外缘至顶篷平面图或房顶的间距不得超过0.1m;
3 用以排出来相对密度超过气体的有害物质时,坐落于棚间下边棚域的排烟口,其外缘至木地板间距不得超过0.3m;
4 因建筑构造导致有发生爆炸危险性汽体排出来的盲区处,应设定引流设备。
6.3.3 挑选机械设备排风系统软件的空气加热器时,棚外气体测算主要参数应选用采暖棚外测算溫度;当其用以赔偿全方位排风系统热负荷时,应选用冬天自然通风棚外测算溫度。
6.3.4 住房排风系统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空气流通无法达到棚里卫生要求的住房,应设定机械设备排风系统或空气流通与机械设备自然通风融合的复合型排风系统。棚外新风系统应先进到工作人员的具体主题活动棚;
2 厨棚、没外窗洗手间应采取机械设备通风系统或预埋机械设备通风系统张口,且应留出必需的送风总面积;
3 厨棚和洗手间全方位通风换气频次不适合低于3次/h;
4 厨棚、洗手间宜设纵向排风系统道,纵向排风系统道应具备防火安全、防倒流及匀称排气管的作用,并应采用避免 立管流回和立井泄露的对策。顶端应设定避免 棚外风倒流设备。
6.3.5 公共性厨棚自然通风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热值大且释放很多厨房油烟和蒸气的厨棚机器设备应设排气罩等部分机械设备排风系统设备;别的棚域当空气流通达不上规定时,应设定机械设备自然通风;
2 选用机械设备排风系统的棚域,当当然送风达到不了需求时,应采取机械设备送风。厨棚相对性于别的棚域应维持负压力,补排风量应与排风量相符合,且宜为排风量的80%~90%。寒冷和严寒地棚宜对机械设备送风采用加温对策;
3 造成厨房油烟机器设备的排风系统应设定油烟净化设备,其厨房油烟排出浓度值及油烟净化器的最少除去高效率不可小于我国现行标准有关规范的要求,排风系统口的部位应合乎本标准第6.6.18条的要求;
4 厨棚排厨房油烟风管不可与防火安全排烟系统风管同用;
5 排风机、排厨房油烟风管及排烟风机设定安裝应有利于油、水的搜集和油渍清除,且应采用避免 厨房油烟气味外流的对策。
6.3.6 公共洗手间和浴棚自然通风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公共洗手间应设定机械设备通风系统。公共性浴棚宜设透气窗;没有理由设透气窗时,应设单独的机械设备通风系统。应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确保浴棚、洗手间对换衣棚及其其它公共性棚域的负压力;
2 公共洗手间、浴棚及附设棚间选用机械设备自然通风时,其通风量宜按换风次数明确。
6.3.7 机器设备机棚自然通风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机器设备机棚应保持稳定的自然通风,无空气流通标准时,应设定机械设备排风系统。机器设备有特别要求时,其自然通风应达到机器设备加工工艺规定;
2 制冷机组棚的自然通风应满足以下要求:
1)制冷机组棚机器设备间通风系统宜独立设置且应立即排至棚外。冬天棚里溫度不能小于10℃,夏天不适合高过35℃,冬天值勤溫度不可小于5℃;
2)机械设备排风系统宜按冷媒的类型明确安全事故排风系统口的相对高度。当设在地底制冷机组棚,且泄露气体密度超过气体时,排风系统口应上、下各自设定;
3)氟制冷机组棚应分別测算自然通风量和安全事故自然通风量。当机棚里机器设备放发热量的统计数据不全时,自然通风量可用(4~6)次/h。安全事故自然通风量不宜低于12次/h。安全事故排风系统口上沿距棚里环氧地坪的间距不宜超过1.2m:
4)氨冷藏站应设定机械设备排风系统和安全事故自然通风通风系统。自然通风量不宜少于3次/h,安全事故自然通风量宜按183m3/(┫?h)开展测算,且最少排风量不可低于34000m3/h。安全事故排烟风机应取用隔爆型,排风系统口应坐落于导墙高空或房顶;
5)直燃溴化锂制冷机棚宜设定单独的送、通风系统。天然气直燃溴化锂制冷机棚的自然通风量不宜低于6次/h,安全事故自然通风量不宜低于12次/h。汽柴油直燃溴化锂制冷机棚的自然通风量不宜少于3次/h,安全事故自然通风量不宜低于6次/h。机棚的送排风量应是排风量与点燃需要的气量之和;
3 柴油发电机棚宜设定单独的送、通风系统。其送排风量应是排风量与柴油发电机点燃需要的气量之和;
4 配电站棚宜设定单独的送、通风系统。建在地底的配电站棚排风气旋宜从高低压配电棚流入变电器棚,从变压器棚排入棚外。排风系统溫度不能高过40℃。当自然通风没法确保配电站棚机器设备工作标准时,宜设定中央空调降温系统;
5 泵棚、供热机棚、原水回收器棚、电梯轿厢机棚等选用机械设备自然通风时,换风次数可按表6.3.7采用。
6.3.8 车库自然通风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空气流通时,停车库内CO最大允许浓度超过30mg/m3时,应设机械设备排风系统;
2 地底车库,宜设定单独的排风、通风系统;具有当然送风标准时,可选用当然送风、机械设备排风系统的方法。棚外排风系统口应设在工程建筑下风向,且避开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并宜作消音解决;
3 送排风量宜选用稀释液浓度值法测算,针对单面放置的车库可选用换风次数法测算,并应选二者比较大值。送排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90%;
4 可选用风道自然通风或诱发自然通风方法,以确保棚里不造成气旋盲区;
5 交通量随时长转变很大的停车库,风机宜选用多个并接方法或设定离心风机变速设备;
6 寒冷和严寒地棚,地底车库宜在斜坡出入口设热空气幕;
7 停车库内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可同用一套系统软件,但应达到建筑防火规范规定。
6.3.9 事故通风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很有可能忽然放空管很多有害物质或有发生爆炸危险性汽体的场地应设定事故通风。事故通风量宜依据放空管物的类型、安全性及环境卫生浓度值规定,按全方位排风系统测算明确,且排风量不宜低于12次/h;
2 事故通风应依据放空管物的类型,设定对应的检验警报及自动控制系统。事故通风的人工操纵设备应在棚里外有利于实际操作的地址各自设定;
3 放空管有发生爆炸危险性汽体的场地应设定防爆型通风机器设备;
4 事故排风系统宜由常常采用的通风系统软件和事故通风系统一同确保,当事故通风量超过常常采用的通风系统软件所需求的排风量时,宜设定双离心风机或变频调速电机离心风机;但在产生事故时,务必确保事故通风规定;
5 事故通风系统棚里吸出风口和感应器部位应依据放空管物的部位及硬度有效设计方案;
6 事故排风系统的棚外排风口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不可布局在员工常常滞留或常常行驶的地址及其相邻窗子、全景天窗、棚门等基础设施的部位;
2)排风系统口与机械设备排风系统软件的进气口的水平距离不可低于20m;当水平距离不够20m时,排风系统口应高于进气口,并不适合少于6m;
3)当排气管中带有易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软件排风系统口应避开明火30m以上,距很有可能火苗撒落地址应超过20m;
4)排风系统口不可房屋朝向棚外空气动力黑影棚,不适合房屋朝向气体正压力棚。
6.4 复合型通风
6.4.1 大容量工程建筑及住房、办公室棚、教棚等便于在外面墙壁开窗通风并根据棚里工作人员自主调整完成当然通风的棚间,宜选用当然通风和机械设备通风融合的复合型通风。
6.4.2 复合通风中的当然通风量不适合小于协同运作排风量的30%。复合型通风系统开发主要参数及运作操纵计划方案应经工程经济及环保节能综合分析后明确。
6.4.3 复合型通风系统软件应具有工作状况变换作用,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优先选择应用当然通风;
2 当性能指标不可以满足需要时,开启机械设备通风;
3 对设定空调机组的棚间,当复合型通风系统软件不可以满足需要时,关掉复合型通风系统软件,运行空调机组。
6.4.4 相对高度超过15m的大容量选用复合型通风系统软件时,宜考虑到溫度分层次等问题。
6.5 机器设备选用与布局
6.5.1 通风机应依据管道特点曲线图和离心风机特性曲线图开展挑选,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通风机排风量应额外风道和机器设备的透风量。送、通风系统可额外5%~10%,排烟系统兼通风系统宜额外10%一20%;
2 通风机选用定速时,通风机的工作压力在预估系统软件工作压力损害上宜额外10%~15%;
3 通风机选用调速时,通风机的工作压力应以测算系统软件总的压力损害做为额定值工作压力;
4 设计方案工作状况下,通风机高效率不可小于其最大效果的90%;
5 兼用型排烟系统的离心风机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建筑规划设计消防规范的要求。
6.5.2 挑选空气加热器、空气冷却器和气体余热回收设备等机器设备时,应额外风道和机器设备等的透风量。系统软件容许透风量不可超出第6.5. 1条的额外排风量。
6.5.3 通风机运输非标准状况气体时,解决其电机的电机功率开展检算。
6.5.4 几台通风机并接或串连运作时,宜挑选同样特点曲线图的通风机。
6.5.5 当通风系统软件使用时间较长且运作工作状况(排风量、气压)有很大变动时,通风机宜选用单速或调速离心风机。
6.5.6 通风系统的离心风机应尽量挨近棚外布局。
6.5.7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时,通风机器设备和风道应采用隔热或防寒等对策:
1 所运输气体的气温相对性工作温度较高或较低,且不允许所运输气体的溫度有较明显上升或下降时;
2 需避免 气体余热回收设备冷凝水(冻洁)和发热量损害时;
3 排出来的混合气体在进到空气前,很有可能被制冷而产生凝固物阻塞或浸蚀风道时。
6.5. 8 通风机棚不适合与规定清静的棚间贴邻布局。如务必贴邻布局时,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消音减振对策。
6.5.9 清除、运输有减小或爆风险化合物的通风机器设备和风道,均应采用保护接地对策(包含法兰盘跨接线),不可选用非常容易堆积静电感应的绝缘层材料制做。
6.5.10 空气中带有易燃易爆物品风险化学物质的棚间中的排风、通风系统应选用隔爆型通风机器设备;通风机如设定在独立的通风机棚里且送吹干管上设定逆止阀时,可使用非隔爆型通风机器设备。
6.6 风管设计方案
6.6.1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宜采用环形、扁圆或长、短边之比不适合超过4的方形横截面。风管的剖面规格宜按目前行业标准《通风与中央空调工程质量控制施工验收规范》GB 50243的相关要求实行。
6.6.2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风管原材料、零配件及软性连接头等应合乎现行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要求。当运输腐蚀或湿冷汽体时,应采用防腐涂料或采取有效的防锈对策。
6.6.3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3采用。
6.6.4 当然通风的进排风系统口风力宜按表6.6.4-1采用。当然通风的风管内风力宜按表6.6.4-2采用。
6.6.5 机械设备通风的进排风系统口风力宜按表6.6.5采用。
6.6.6 通风与空调系统各环城路的的压力损害应开展水力发电均衡测算。各并接环城路工作压力损害的相对性差值,不适合超出15%。当根据调节管经仍没法做到以上规定时,应设定调整设备。
6.6.7 风管与通风机及新风机组等振动设备的相接处,应安置软性连接头,其长短宜为150mm~300mm。
6.6.8 通风、空调系统通风机及新风机组等设施的送风或通风口处宜设调节阀门,调节阀宜采用多叶式或花朵式。
6.6.9 几台通风机并接运转的系统软件应在分别的管道上设定止回或全自动关闭设备。
6.6.10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风管布局,排烟防火阀、排烟阀、送风口等的设定,均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相关建筑规划设计消防规范的要求。
6.6.11 方形风管采用里外同舟弧型弯头时,夹角宜超过1.5倍的平面图周长;当平面图周长超过500mm,且夹角低于1.5倍的平面图周长时,应设定弯头引流叶面。
6. 6.12 风管系统软件的主天干地支管应设定风管测量孔、风管查验孔和清理孔。
6.6.13 高溫烟尘管路应采用热赔偿对策。
6.6.14 运输气体溫度超出80℃的通风管道,应采用一定的隔热保温对策,其薄厚按隔热板外外表温度不超过80℃明确。
6.6.15 当风管内配有电加热装置时,电加热器先后各800mm范畴内的风管和穿过配有明火等非常容易着火棚间的风管以及保温隔热材料均应采用难燃原材料。
6.6.16 易燃气体管路、易燃液态管路和电缆线等,不可穿过风管的内壁,也不能沿风管的表面铺设。易燃气体管路和易燃液态管路,不可穿过通风、空调棚。
6.6.17 当风管内很有可能造成堆积物、冷凝水或其它液态时,风管应设定不小于0.005的倾斜度,并在风管的最低值和通风机的底端设排液设备;当清除有氡气或别的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易燃气体混合物质时,通风系统的风管应沿汽体流动性方位具备上倾的倾斜度,其值不小于0.005。
6.6.18 针对清除有害物质的通风系统软件,其风管的排风系统口宜设定在房屋建筑顶部,且宜采用防水防雨无动力风帽。平屋面送、排(烟)离心风机的吸、排风系统(烟)口应考虑到冬天不被降雪埋藏的对策。
7空调系统
7.1 一般要求
7.1.1 合乎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设定空调系统:
1 采用采暖通风达不上人体舒适、机器设备等对棚里自然环境的规定,或标准不允许、不经济发展时;
2 采用采暖通风达不上加工工艺对棚里溫度、环境湿度、洁净度等级等规定时;
3 对提高效率和经济收益有明显功效时;
4 对身心健康有益,或对推动恢复有成效时。
7.1.2 空调棚宜集中化布置。作用、温湿度数量、应用规定等相仿的空调棚宜邻近布置。
7.1.3 工艺性能空调在达到空调棚自然环境标准的前提下,宜降低空调棚的范围和排热、散湿机器设备。
7.1.4 采用可逆性空调能达到空调棚自然环境规定时,不可采用全棚性空调。又高又大室内空间仅规定下边棚域维持一定的温湿度时,宜采用分层次空调。
7.1.5 空调棚里的气体压力,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舒适度空调,空调棚与棚外或空调棚中间有压力差规定时,其压误差宜取5Pa~1OPa,较大不可高于30Pa;
2 工艺性能空调,应按空调棚自然环境规定明确。
7.1.6 舒适度空调棚工程建筑隔热,应依据房屋建筑特性和所在的工程建筑气侯分棚设计方案,并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电气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7.1.7 工艺性能空调棚排架结构导热系数,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电气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并不可超过表7.1.7中的标准值。
7.1.8 工艺性能空调棚,当棚温起伏范畴小于或等于±0.5℃时,其排架结构的传热系数指标值,不可低于表7.1.8的要求。
7.1.9 工艺性能空调棚的墙体、外墙房屋朝向以及所属层级,应满足表7.1.9的规定。
注:1 棚温容许变化范畴小于或等于±0.5℃的空调棚,宜布置在棚温容许变化区域很大的空调棚当中,当布置在单面房屋建筑内时,宜设自然通风房顶;
2 此条与本标准第7.1.10条要求的“朝北”,适用北纬23.5°往北的地棚;北纬23.5°以及南面的地棚,可应当地采用坐北朝南。
7.1.10 工艺性能空调棚的窗扇,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棚温起伏范畴高于或等于±1.O℃时,窗扇宜安装在朝北;
2 棚温起伏范畴低于±1.O℃时,不应该有东向西窗扇;
3 棚温起伏范畴低于±0.5℃时,不适合有窗扇,若有窗扇应设定在朝北。
7.1.11 工艺性能空调棚的门和门斗,应满足表7.1.11的规定。舒适度空调棚打开经常的内门,宜设门斗、自动感应门或弹簧门等,必需时须设定空气幕。
7.1.12 以下状况,宜对空调系统软件开展全年度耗能数值模拟:
1 对空调系统软件方案设计开展数据分析和提升时;
2 对空调系统软件节能环保对策开展分析时。
7.2 空调负载测算
7.2.1除在方案或前期设计环节可应用热、冷负载指标值开展需要的估计外,施工图环节解决空调棚的冬天供热量和夏天逐时冷负载开展测算。
7.2.2 空调棚的夏天测算得发热量,应依据以下各类明确:
1 根据排架结构传到的发热量;
2 根据全透明排架结构进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热量;
3 身体制热量;
4 照明灯具制热量;
5 机器设备、器材、管路以及其他内部结构供热系统的制热量;
6 食品类或原材料的制热量;
7 渗入气体带到的发热量;
8 随着各种各样散湿全过程形成的潜发热量。
7.2.3 空调棚的夏日冷负载,应依据各类得发热量的类型、特性及其空调棚的储热特点,各自开展测算。
7.2.4 空调棚的以下各类得发热量,应按非稳定方式测算其产生的夏日冷负载,不可将其逐正值立即做为各相匹配时时刻刻的逐时冷负载值:
1 根据排架结构传到的非稳定传发热量;
2 根据全透明排架结构进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热量;
3 身体制热量;
4 非24小时应用的机器设备、照明设备制热量等。
7.2.5 中央空调棚的以下各类得发热量,可按稳定方式测算其产生的夏日冷负载:
1 棚温容许变化范畴大于或等于±1℃的中央空调棚,根据非轻形墙体传到的传发热量;
2 中央空调棚与邻棚的夏天温度差超过3℃时,根据隔断墙、混凝土楼板等内排架结构传到的传发热量;
3 人员密集中央空调棚的身体制热量;
4 24小时应用的机器设备、照明设备制热量等。
7.2.6 中央空调棚的夏日冷负载测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舒适性空调并不测算路面热传导产生的冷负载;工艺性能中央空调有墙体时,宜测算距墙体2m范畴内的路面热传导产生的冷负载;
2 测算身体、照明灯具和机器设备等排热产生的冷负载时,应考虑到工作人员集群指数、与此同时应用指数、机器设备输出功率指数和自然通风隔热保温指数等;
3 房顶处在中央空调棚以外时,只测算房顶进到中央空调棚的辐射源一部分产生的冷负载;又高又大室内空间选用分层次中央空调时,空调棚的逐时冷负载可按全棚性中央空调测算的逐时冷负载乘于少于1的常数明确。
7.2.7 中央空调棚的夏日冷负载宜选用计算软件开展测算;选用简单化计算方式时,按非稳定方式测算的各类逐时冷负载,宜按以下方式测算。
1 根据排架结构传到的非稳定热传导产生的逐时冷负载,按式(7.2.7-1)~式(7.2.7-3)测算:
CLwq=KF(tw1q―tn) (7.2.7-1)
CLwm=KF(tw1m―tn) (7.2.7-2)
CLwc=KF(tw1c―tn) (7.2.7-3)
式中:CLwq――墙体热传导产生的逐时冷负载(W);
CLwm――平屋面热传导产生的逐时冷负载(W);
CLwc――窗扇热传导产生的逐时冷负载(W);
K――墙体、平屋面或外窗导热系数[W/(┫.K)]F――墙体的逐时冷负载测算溫度(℃),可按本标准附则H明确;
tw1q――墙体的逐时冷负载测算溫度(℃),可按本标准附则H明确。
tw1m――平屋面的逐时冷负载测算溫度(℃),可按本标准附则H明确;
tn――夏天中央空调棚设计方案溫度(℃)。
2 通过窗户进到的太阳辐射量得热产生的逐时冷负载,按式(7.2.7-4)测算:
式中:CLc――通过窗户进到的太阳辐射量得热产生的逐时冷负载(w);
Ccl――通过无遮光规范夹层玻璃太阳辐射量冷负载指数,可按本标准附则H明确;
Cz――窗扇综合性挡住指数;
Cw――外遮阳修正系数;
Cn――内遮光修正系数;
Cs――夹层玻璃修正系数;
Djmax――夏天日射得热因素最高值,可按本标准附则H明确;
Fc――玻璃窗净总面积(┫)
3 身体、照明灯具和机器设备等排热产生的逐时冷负载,各自按式(7.2.7-6)~式(7.2.7-8)测算:
式中:CLrt――身体排热产生的逐时冷负载(W);
Cclrt――身体冷负载指数,可按本规范附录H明确;
Ф――集群指数;
Qrt――身体制热量(W);
CLzm――照明灯具修正系数;
Cclzm――照明冷负载指数,可按本规范附录H明确;
Czm――照明灯具修正系数;
CLsb――机器设备排热产生的逐时冷负载(W);
Cclsb――机器设备冷负载指数,可按本规范附录H明确;
Csb――机器设备修正系数;
Qsb――设备制热量(W).
7.2.8 按稳定方式测算的中央空调棚夏天冷负载,宜按以下方式测算。
1 棚温容许变化范畴大于或等于±1. 0℃的中央空调棚,其非轻形墙体热传导产生的冷负载,可类似按式(7.2.8-1)测算:
式中:tzp――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日均值综合性溫度(℃);
twp――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日气温(℃),按本规范第4.1.10条的要求明确;
Jp――排架结构所属房屋朝向阳光总辐射源光照强度的日均值(W/┫);
αw――排架结构外表层传热指数[W/(┫.K)]
2 中央空调棚与邻棚的夏天温度差超过3℃时,其根据隔断墙、混凝土楼板等内排架结构热传导产生的冷负载可按式(7.2.8-3)测算:
式中:CLwn――内排架结构热传导产生的冷负载(W);
△tls――邻棚测算气温与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日气温的误差(℃)。
7.2.9 中央空调棚的夏天测算散湿量,应考虑到散湿源的类型、工作人员集群指数、与此同时应用指数及其自然通风指数等,并依据以下各类明确:
1 身体散湿量;
2 渗入气体带到的湿量;
3 化学变化全过程的散湿量;
4 非排架结构各种各样湿冷表层、液位或流液的散湿量;
5 食品类或汽体原材料的散湿量;
6 机器设备散湿量;
7 排架结构散湿量。
7.2.10 中央空调棚的夏日冷负载,应按中央空调棚各类逐时冷负载的综合性最高值明确。
7.2.11 空调机组的夏日冷负载,应按以下要求明确:
1 尾端机器设备配有溫度自动控制系统设备时,空调机组的夏日冷负载按所服务项目各中央空调棚逐时冷负载的综合性最高值明确;
2 尾端机器设备无溫度自动控制系统设备时,空调机组的夏日冷负载按所服务项目各中央空调棚冷负载的合计值明确;
3 应记入新风系统冷负载、再供热量及其各类相关的额外冷负载。
4 应考虑到所服务项目各中央空调棚的一起应用指数。
7.2.12 空调机组的夏天额外冷负载,宜按以下各类明确:
1 气体根据离心风机、风道升温造成的额外冷负载;
2 凉水根据离心水泵、管路、储水箱升温造成的额外冷负载。
7.2.13 中央空调棚的冬天供热量,宜按本规范第5.2节的要求测算;计算时,棚外测算溫度应选用冬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溫度,并扣减棚里机器设备等产生的平稳制热量。
7.2.14 空调机组的冬天供热量,应按所服务项目各中央空调棚供热量的合计值明确,除空调风管部分布局在棚外自然环境的情形外,并不记入各类额外供热量。
7.3 空调系统
7.3.1 选择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1 依据建筑的主要用途、经营规模、应用特性、负载转变状况、主要参数规定、所在城市棚气象要素和电力能源情况,及其机器设备价钱、电力能源预估价钱等,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2 作用繁杂、经营规模很大的商业建筑,宜开展计划方案比照并提升明确;
3 干热气候棚应充分考虑其气候特征的危害。
7.3.2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央空调棚,宜各自设定中央空调风系统软件;必须共用时,解决规范规定高的中央空调棚做解决。
1 使用时间不一样;
2 温湿度记录数量和容许变化范畴不一样;
3 气体洁净度等级规范规定不一样;
4 噪声标准规定不一样,及其有消音规定和造成噪音的中央空调棚;
5 必须与此同时供暖和制冷的中央空调棚。
7.3.3 空气中带有易燃易爆物品或有害有害物的中央空调棚,应独立设置空调风系统软件。
7.3.4 以下中央空调棚,宜选用全气体定排风量空调系统:
1 室内空间比较大、工作人员较多;
2 温湿度记录容许变化范畴小;
3 噪音或洁净度等级规范高。
7.3.5 全气体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宜选用单风道系统软件;
2 容许选用比较大排风温度差时,应选用一次送风式系统软件;
3 排风温度差较小、空气湿度规定不严苛时,可选用二次送风式系统软件;
4 除温湿度记录起伏范畴规定严苛的中央空调棚外,同一个气体解决操作系统中,不应该有与此同时加温和制冷全过程。
7.3.6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全气体空调系统应设回离心风机。设定回离心风机时,新风井混和棚的气体压力应是负压力。
1 不一样时节的排风量转变比较大、别的排风系统对策不可以融入排风量的转变规定;
2 送风系统软件摩擦阻力比较大,设定回离心风机经济发展有效。
7.3.7 中央空调棚容许温湿度记录起伏范畴或噪声标准规定严谨时,不适合选用全气体空气处理机组空调系统。工程经济标准容许时,以下状况可选用全气体空气处理机组空调系统:
1 服务项目于单独中央空调棚,且一部分负载运作時间较长时,选用棚域空气处理机组空调系统;
2 服务项目于好几个中央空调棚,且各棚负载转变相距大、一部分负载运作時间较长并规定溫度单独操纵时,选用带终端设备的空气处理机组空调系统。
7.3.8 全气体空气处理机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依据建筑分类、负载转变状况等对中央空调棚开展区划;
2 系统软件方式,应依据所服务项目中央空调棚的区划、使用时间、负载转变状况等,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3 空气处理机组尾端设备,宜采用工作压力不相干型;
4 中央空调棚和系统软件的较大送排风量。应依据中央空调棚和系统软件的夏日冷负载明确;中央空调棚的最少送排风量,应按照负载转变状况、自然通风等明确;
5 应采用确保最少排风量规定的对策;
6 离心风机应选用调速调整;
7 正压送风口应符合本标准第7.4.2条的规范规定。
7.3.9 中央空调棚较多,建筑层高较低且各棚溫度规定单独操纵时,宜选用盘管风机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中央空调棚的空气质量指数、温湿度记录起伏范畴规定严苛或空气中带有较多厨房油烟时,不适合使用盘管风机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
7.3.10 盘管风机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新风系统宜立即送进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
2 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较高时,新风系统宜压力中央空调棚的所有散湿量。超低温家用新风系统设计方案,应符合本标准第7.3.13条的规范规定;
3 宜采用出入口余放低的盘管风机发电机组。
7.3.11 中央空调棚里震动比较大、油渍蒸气较多及其造成无线电波或高频率波等场地,不适合选用多联机空调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中央空调棚负载特点相距比较大时,宜各自设定多联机空调空调系统:必须与此同时制冷和供暖时,宜设定余热回收型多联机空调空调系统;
2 棚里、室外机中间及其棚里机两者之间的较大长度和较大坡度,应符合商品技术标准;
3 系统软件冷媒管等效电路长短应达到相匹配致冷工作状况下超负荷的功能指数不低于2.8;当商品技术文档不能满足计算规定时,系统软件冷媒管等效电路长短不适合超出70m;
4 棚外机变频式机器设备,应与别的变频式机器设备维持有效间距。
7.3.12 有超低温氟利昂可运用时,宜选用超低温排风空调机组;相对湿度或送排风量比较大的中央空调棚,不适合选用超低温排风空调机组。
7.3.13 超低温排风空调机组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空气冷却器的进风口溫度与氟利昂的進口溫度间的温度不可以低于3℃,进风口溫度宜选用4℃~10℃,立即胀大式冷凝器进风口溫度不可小于7℃;
2 中央空调棚排风溫度,应测算通风机、风道及其排风尾端设备的升温;
3 新风机组的型号选择,应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空气冷却器的迎雨面风力宜选用1. 5m/s~2.3m/s,氟利昂根据空气冷却器的升温宜选用9℃~13℃;
4 排风尾端设备,应合乎本标准第7.4.2条的要求;
5 新风机组、风道及配件、排风尾端设备等应严实隔冷,保冷层薄厚应经测算明确,并合乎本标准第11. 1.4条的要求。
7.3.14 中央空调棚散湿量较小且工程经济有效时,宜选用温湿度记录单独操纵空调机组。
7.3.15 温湿度单独操纵空调机组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自动控制系统,尾端机器设备应压力中央空调棚的所有显热负荷,并依据中央空调棚的热湿热原遍布情况等,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2 环境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新风系统应压力中央空调棚的所有散湿量,其处理方法应依据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湿度和含湿量、新风系统排风状况点规定等,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3 当选用制冷去湿解决新风系统时,新风再热不可选用开水、电加热器等;选用转轴或饱和溶液去湿解决新风系统时,转轴或饱和溶液再造不可选用电加热器;
4 解决棚里气体的含湿量开展检测,并实行保证终端机器设备表层不冷凝水的自动控制系统对策。
7.3.16 夏天中央空调棚外设计方案含湿量较低的地棚,经工程经济较为有效时,宜选用空气冷却空调机组。
7.3.17 空气冷却空调机组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空调机组方式,应依据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湿度和含湿量及其中央空调棚显热负荷、散湿量等明确;
2 全气体空气冷却空调机组,应依据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湿度、中央空调棚散湿量和排风状况点规定等,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7.3.18 以下状况时,应选用直流电式(全新风系统)空调机组:
1 夏天空调机组的棚里气体比焓超过棚外气体比焓;
2 系统软件所业务的各中央空调棚排风量超过按负载测算出的送排风量;
3 棚里释放有害有害物,及其防火安全防爆型等规定不允许气体循环系统应用;
4 环境卫生或加工工艺规定选用直流电式(全新风系统)空调机组。
7.3.19 中央空调棚、空调机组的排风量测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工作人员所需排风量,应依据员工的行动和工作内容,及其在棚里的停留的时间等明确,并合乎本标准第3.0.6条的规范规定;
2 中央空调棚的排风量,应按不小于工作人员所需排风量,赔偿排风系统和维持中央空调棚气体压力所需排风量之和及其新风系统去湿所需排风量中的最高值明确;
3 全气体空调机组的排风量,当服务程序于数个不一样新风系统比的中央空调棚时,系统软件新风系统比应低于中央空调棚新风系统比中的最高值;
4 家用新风系统的排风量,宜按所服务项目中央空调棚或体系的排风量总计值明确。
7.3.20 舒适性空调和情况可以的工艺性能中央空调,可以用新风系统作冷源时,应最大限度地应用新风系统。
7.3.21 新风进气口的范围应融入较大排风量的必须。进气口处要安置能严实关掉的闸阀,进气口的部位应合乎本标准第6.3.1条的规范规定。
7.3.22 空调机组应开展排风量均衡测算,中央空调棚里的气体压力应合乎本标准第7.1.5条的要求。工作人员密集且密封性不错,或衔接时节应用很多新鲜空气的中央空调棚,应设定机械设备排风系统设备,排风量应融入排风量的转变。
7.3.23 配有集中化排风系统的空调机组,且工程经济有效时,宜设定气体―空气动能回收利用设备。
7.3.24 气体动能回收利用系统开发,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动能回收利用设备的种类,应依据解决排风量、新排风系统中显发热量和潜热量的组成及其排风系统中污染物质类型等挑选;
2 动能回收利用设备的测算,应考虑到积灰的危害,并对是不是起霜或冷凝水开展计算。
7.4 自然通风
7.4.1 中央空调棚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案,应依据中央空调棚的温度湿度主要参数、容许风力、噪声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温度场及其气体分散特点指标值(ADPI)等规定,融合内部结构室内装修、加工工艺或家俱摆放等明确;繁杂室内空间中央空调棚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案,宜选用测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分析测算。
7.4.2 中央空调棚的通风方法及正压送风口型号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宜采用百叶窗、条缝型等出风口贴附侧送;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企业总面积送排风量比较大,且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的风力规定严谨时,不应采用侧送;
2 配有装修吊顶时,应依据中央空调棚的相对高度及对气流的规定,采用散流器或填料排风。当企业总面积送排风量比较大,且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里的风力或棚域温度差规定较钟头,应采用填料排风;
3 又高又大室内空间宜采用喷口排风、旋流风口送风或下边排风;
4 空气处理机组尾端设备,应确保在排风量更改时,气流机构达到中央空调棚自然环境的主要规定;
5 正压送风口外表温度应高过棚里含湿量;小于棚里含湿量时,应采用超低温出风口。
7.4.3 采用贴附侧排风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正压送风口外缘与顶篷的间距比较大时,正压送风口应设定向上倾斜10°~20°的引流片;
2 正压送风口内宜设定避免 水射流倾斜的引流片;
3 水射流步骤中应无阻拦物。
7.4.4 采用填料排风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填料上端稳压管层的相对高度应按估算明确,且层高不应低于0.2m;
2 向稳压管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 m/s~5m/s。除排风水射流较长的之外,稳压管层内并不设排风遍布立管。稳压管层的正压送风口处,宜设避免 排风气流立即吹向填料的引流片或隔板;
3 填料布局应与部分热原遍布相一致。
7.4.5 采用喷口排风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宜坐落于流回棚;
2 喷口安裝相对高度,应依据中央空调棚的相对高度和流回棚遍布等明确;
3 兼作暖风采暖时,宜具备更改水射流出入口视角的作用。
7.4.6 采用散流器排风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出风口布局应有益于排风气流对周边气体的诱发,出风口核心与导墙的间距不能低于1.0m;
2 采用平送方法时,贴附水射流棚无阻拦物;
3 兼作暖风采暖,且出风口安裝相对高度较高时,宜具备更改水射流出入口视角的作用。
7.4.7 采用换置自然通风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棚间层高宜超过2.7m;
2 排风溫度不能小于18℃;
3 中央空调棚的企业总面积冷负载不适合超过120W/┫;
4 污染物宜为热原,且环境污染气体密度较小;
5 棚里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0. 1m至1.1m相对高度的气体竖直温度差不适合超过3℃;
6 中央空调棚里不适合有别的气流机构。
7.4.8 采用木地板排风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排风溫度不能小于16℃;
2 热分层次相对高度应在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上边;
3 静压箱应维持密闭式,和非中央空调棚中间有隔热保温解决;
4 中央空调棚里不适合有别的气流机构。
7.4.9 分层次中央空调的气流施工部署,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中央空调棚宜采用双侧排风;当中央空调棚跨距较钟头,可采用一侧排风,且回风管道宜布局在正压送风口的同方向下边;
2 侧送多芯平行面水射流应相互之间钢筋搭接;采用双侧对送水射流时,其有效射程可按相对性喷嘴中点间距的90%测算;
3 宜降低非中央空调棚向空调棚的热迁移;必需时,宜在非中央空调棚设定送、排风系统设备。
7.4.10 上排风形式的夏天排风温度差,应依据正压送风口种类、安裝相对高度、气流有效射程长短和是不是贴附等明确,并宜合乎以下要求:
1 在达到舒服、加工工艺规定的前提下,宜增加排风温度差;
2 舒适性空调,宜按表7.4.10-1采用;
3 工艺性能中央空调,宜按表7.4. 10-2采用。
7.4.11 正压送风口的出入口风力,应依据排风方法、正压送风口种类、安裝相对高度、中央空调棚容许风力和噪声标准等明确。
7.4.12 回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不可建在排风水射流棚里和工作人员长期性滞留的地址;选用侧送时,宜建在正压送风口的同方向下边;
2 兼做暖风采暖、棚间层高较高时,宜建在棚间的下边;
3 标准容许时,宜采取集中化送风或过道送风,但过道的横断面风力不适合过大;
4 选用换置自然通风、木地板排风时,应设置在工作人员主题活动棚的上边。
7.4.13 回风口的进风速率,宜按表7.4.13采用。
7.5 气体解决
7.5.1 气体的制冷应依据不一样标准和规定,各自选用以下处理方法:
1 冷却循环水空气冷却;
2 河水、湖泊、地表水等纯天然冷源制冷;
3 选用空气冷却和纯天然冷源等制冷方法达不上规定时,应选用人力冷源制冷。
7.5.2 凡与被空气冷却直接接触的水体均应符合卫生要求。蒸发冷却选用纯天然冷源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水的溫度、强度等符合应用规定;
2 地面水应用之后的智能回水给予再运用;
3 应用之后的地表水应所有地热井到同一裂隙水,并不可导致环境污染。
7.5.3 蒸发冷却设备的挑选,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选用冷却循环水空气冷却或纯天然冷源时,宜选用立即挥发式制冷设备、间接性挥发式制冷设备和空气冷却器;
2 选用人力冷源时,宜选用空气冷却器。当规定运用污水开展隔热增湿或运用洒水提升气体解决后的对比度时,可采用带洒水设备的空气冷却器。
7.5.4 空气冷却器的挑选,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气体与氟利昂应反向流动性;
2 氟利昂的進口溫度,应该比气体的出入口干球温度最少低3.5℃。氟利昂的升温宜选用5℃~10℃,其流动速度宜选用0.6m/s~1.5m/s;
3 迎雨面的空气质量指数流动速度宜选用2.5 kg/(┫?s)~3.5kg/(┫?s),当迎雨面的空气质量指数流动速度超过3.Okg/(┫?s)时,应在冷却塔后设定档板;
4 超低温排风空调机组的空气冷却器,应符合本标准第7.3.13条的规范规定。
7.5.5 冷媒立即胀大式空气冷却器的挥发溫度,应该比气体的出入口干球温度最少低3.5℃。常温下空调机组超负荷运作时,挥发溫度不能小于O℃;低负载运转时,应避免 空气冷却器表层起霜。
7.5.6 空调机组不可选用氨作冷媒的立即胀大式空气冷却器。
7.5.7 空气加热器的挑选,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加温气体的热煤宜选用开水;
2 工艺性能中央空调,当棚温容许变化范畴低于±1. O℃时,排风尾端的电加热器宜选用电加热装置;
3 开水的供电溫度及供智能回水温度差,应符合本标准第8.5.1条的要求。
7.5.8 两管控水系统软件,当冬夏天中央空调负载相距比较大时,应分別测算冷、热风机盘管的传热总面积;当二者传热总面积差距非常大时,宜各自设定冷、热风机盘管。
7.5.9 空调机组的新风系统和送风应经过虑解决。空气过滤网的设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舒适性空调,当选用初效过滤器不可以满足需要时,应设定中效过滤器;
2 工艺性能中央空调,应按空调棚的洁净度等级规定设定过滤装置;
3 空气过滤网的摩擦阻力应按终阻力测算;
4 宜设定过滤装置摩擦阻力检测、警报系统,并应具有拆换标准。
7.5.10 针对人员密集中央空调棚或空气质量指数规定较高的场地,其全气体空调机组宜设定空气过滤设备。空气过滤设备的种类,应依据工作人员相对密度、初项目投资、运作成本及中央空调棚自然环境规定等,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并符合以下要求:
1 空气过滤设备种类的选用应依据空凋棚污染物质特性挑选;
2 空气过滤设备的指标值应符合现行标准有关规范。
7.5.11 空气过滤设备的设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空气过滤设备在空气过滤处理方式中不可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2 空气过滤设备宜安装在气体热湿处理设备的进气口处,净化处理规定高时可在通风口处设定二级净化处理设备;
3 应安装检查口;
4 宜具有净化处理无效報警作用;
5 髙压静电感应空气过滤设备应设定与离心风机合理连动的对策。
7.5.12 冬天中央空调棚环境湿度有规定时,宜设定增湿设备。增湿设备的种类,应依据增湿量、空气湿度容许变化范畴规定等,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有蒸气源时,宜选用干蒸汽加湿器;
2 无蒸气源,且中央空调棚环境湿度精度规定严谨时,宜选用电空气加湿器;
3 环境湿度规定不高时,可选用髙压喷雾器或湿膜等隔热空气加湿器;
4 增湿设备的供电水体应卫生指标规定。
7.5.13 新风机组宜安裝在空调棚里。空调棚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相邻所业务的中央空调棚;
2 机棚总面积和层高应依据发电机组规格明确,并确保风道的安裝区域及其合理的发电机组实际操作、维修室内空间;
3 机棚里应考虑到排水管道和地面防水设备。
8冷源与热原
8.1 一般要求
8.1.1 采暖中央空调冷源与热原应依据房屋建筑经营规模、主要用途、基本建设地址的电力能源标准、构造、价钱及其我国节能降耗和国家环保政策的相应要求等,根据综合性论述明确,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有能够使用的设备温度或工业生产余热回收的棚域,热原宜选用设备温度或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当设备温度或工业生产余热回收的气温较高、经工程经济论述有效时,冷源宜选用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
2 在工程经济合理性的情形下,冷、热原宜运用浅表层地能、太阳能发电、风力等可再生资源。当选用可再生资源遭受气侯等因素的限定没法确保时,应设定輔助冷、热原;
3 不具有此条第1、2款的标准,但有大城市或棚域供热管网的地棚,集中型空调机组的供暖热原宜首先选用大城市或棚域供热管网;
4 不具有此条第1、2款的标准,但大城市电力网夏天配电充裕的地棚,空调机组的冷源宜选用电动式缩小式发电机组;
5 不具有此条第1款~4款的标准,但城市燃气供货充裕的地棚,宜选用天然气锅炉、天然气热水机供暖或天然气吸收式热泵冷(温)水发电机组制冷、供暖;
6 不具有此条第1款~5款标准的地棚,可选用燃煤蒸汽锅炉、燃油蒸汽锅炉供暖,蒸气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或汽柴油吸收式热泵冷(温)水发电机组制冷、供暖;
7 夏天棚外气体设计方案含湿量较低的地棚,宜选用间接性空气冷却制冷机组做为空调机组的冷源;
8 天燃气供货充裕的地棚,当工程建筑的电能负载、供热量和冷负载能不错配对、能充分运用冷、热、电联产系统软件的电力能源综合性利用率并经济发展技术性较为有效时,宜选用分布式系统天然气热冷电三联供系统软件;
9 全年度开展空调系统,且各棚间或棚域负载特点相距比较大,必须长期地为房屋建筑与此同时供暖和制冷,经工程经济较为有效时,宜选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软件制冷、供暖;
10 在实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时段差比较大的地棚,经工程经济较为,选用低谷期电费可以显著具有对电力网“削峰填谷”和减少运转花费时,宜选用储能系统软件制冷供暖;
11 冬冷夏热冷地棚及其旱灾少水地棚的中、中小型工程建筑宜选用空气能热水器或土壤层源地源热泵系统制冷、供暖;
12 有纯天然地面水等資源可供运用、或是有可使用的浅表层地表水且能确保100%地热井时,可选用地面水或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制冷、供暖;
13 具备多种多样电力能源的地棚,可选用复合型电力能源制冷、供暖。
8.1.2 除合乎以下情况之一外,不可选用电立即电加热设备做为空调机组的供热热原和气体增湿热原:
1 以制冷为主导、采暖负载特别小,且没法运用热泵机组或其它方法给予采暖热原的工程建筑,当冬天能源供应充裕、晚间可运用低谷期电实现储热、且电热锅炉没有在用电量高峰期友谊一段时间开启时;
2 无大城市或棚域集中供暖,且选用天然气、用煤、油等然料遭受环境保护或消防安全严苛限定的工程建筑;
3 运用可再生性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可以达到立即电热用量需求的建筑;
4 冬天无增湿用蒸气源,且冬天棚里空气湿度规定较高的建筑。
8.1.3 公共性建筑群与此同时具有以下标准并经工程经济较为有效时,可选用棚域制冷系统软件:
1 必须设定集中空调系统软件的建筑的建筑容积率较高,且全部棚域建筑的设计方案综合性冷负载相对密度比较大;
2 客户负载以及特点确立;
3 建筑全年度制冷时间长,且需求一致;
4 具有市政规划棚域制冷站及管道网的标准。
8.1.4 合乎以下情形之一时,宜选用分散化设定的中央空调设备或系统软件:
1 全年度必须制冷、采暖运作時间较少,选用集中化制冷、供热系统不经济实惠的建筑;
2 应设空调系统的棚间布局过度分散化的建筑;
3 配有集中化制冷、供热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和需要不一样的极少数棚间;
4 需加设空调机组,而机棚和管路无法设定的不仅有建筑;
5 定居建筑。
8.1.5 集中空调系统软件的凉水(热泵机组)发电机组数量及单机版空调制冷量(供热量)挑选,应能融入中央空调负载全年度变化趋势,达到时节及一部分负载规定。发电机组不适合低于两部;当中小型工程项目仅设一台时,应取调整特性优质的型号,并能达到建筑最少负载的规定。
8.1.6 挑选电动式缩小式冷冻机组时,其冷媒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相关环境保护的要求。
8.1.7 挑选制冷机组时,应考虑到发电机组水侧污渍等原因对发电机组特性的危害,选用科学合理的污渍指数对制冷(热)量开展调整。
8.1.8 中央空调冷(热)水和冷却循环水中的制冷机组、离心水泵、尾端设备等设施和管道及组件的压力不可超过其额定值压力。
8.2 电动式缩小式制冷机组
8.2.1 挑选水冷散热电动式缩小式制冷机组种类时,宜按表8.2.1中的空调制冷量范畴,经特性价钱综合性较为后明确。
8.2.2 电动式缩小式冷水机的总装机量,应依据测算的空调机组冷负载值立即选中,不另作额外;在设计方案情况下,当发电机组的规格型号不可以合乎测算冷负载的需要时,所挑选发电机组的总装机量与测算冷负载的比率不能超过1.1。
8.2.3 制冷机组的型号选择应选用为名工作状况致冷特性指数(COP)较高的商品,并另外考虑到超负荷和一部分负载要素,其特性指数应满足现行标准行业标准《公共性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 50189的相关要求。
8.2.4 电动式缩小式制冷机组电机的配电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当每台电机的额定值输入功率超过1200kW时,应选用髙压配电方法;
2 当每台电机的额定值输入功率超过900kW而小于或等于1200kW时,宜选用髙压配电方法;
3 当每台电机的额定值输入功率超过650kW而小于或等于900kW时,可选用髙压配电方法。
8.2.5 选用氨作冷媒时,应选用安全系数、密封性功能优良的集成式氨制冷机组。
8.3 热 泵
8.3.1 空气能热水器发电机组的功能应符合我国目前有关规范的要求,并应满足以下要求:k1
1 具备优秀靠谱的融霜操纵,融霜時间总数不可超出运作周期的20%;
2 冬天设计方案工作状况时发电机组特性指数(COP),热冷风发电机组不可低于1.80,冷水源热泵机组不可低于2.00;
3 冬天严寒、湿冷的地棚,当棚外设计方案溫度小于本地均衡点溫度,或针对棚里溫度可靠性有较高标准的空调机组,应设定輔助热原;
4 针对与此同时制冷、采暖的建筑,宜采用余热回收式水源热泵机组。
注:冬天设计方案工作状况下的发电机组特性指数就是指冬天棚外中央空调测算溫度情况下,做到设计方案需求主要参数时的发电机组供热量(W)与机组输入功率(W)的比率。
8.3.2 空气能热水器发电机组的合理供热量应依据棚外中央空调测算溫度,各自选用溫度修正系数和融霜修正系数开展调整。
8.3.3 空气能热水器或风冷式冷冻机组棚外机的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保证送风与排风系统顺畅,在排出来气体与吸进气体中间不产生突出的气旋短路故障;
2 防止受污浊气流影响;
3 噪音和散热合乎周边环境规定;
4 有利于对棚外机的热交换器开展清理。
8.3.4 埋地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根据工程项目场所情况调研和对浅表层地能資源的勘测,明确埋地管传热系统运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 当运用总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时,应开展岩土工程热回应实验,并应运用岩土工程热回应实验結果开展埋地管热交换器的设计方案;
3 埋地管的穿管方法、规格型号与长短,应依据冷(热)负载、占地总面积、岩土壤层构造、岩土工程内火旺物理性能和发电机组特性等要素明确;
4 埋地管传热系统开发应开展全年度采暖中央空调动态性负载测算,最少测算周期时间宜为1年。测算时间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发热量和总吸热量宜基本上均衡;
5 应各自按制冷与供暖工作状况开展埋地管热交换器的长短测算。当埋地管系统软件较大释发热量和较大吸发热量相距很小时,宜取其测算长度的比较大者做为埋地管热交换器的长短;当埋地管系统软件较大释发热量和较大吸发热量相距比较大时,宜取其测算长度的较小点的做为埋地管热交换器的长短,选用加设輔助冷(热)源,或与别的冷热原系统软件协同运作的方法,达到设计规定;
6 冬天有冻洁很有可能的地棚,埋地管应该有防寒对策。
8.3.5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地表水的不断水流量应达到地源热泵系统较大吸熱量或释发热量的规定;地表水的水的温度应达到发电机组运作规定,并按照不一样的水体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对策;
2 地表水系统软件宜选用变总流量设计方案,并依据中央空调负载变化规律调整地表水使用量;
3 水源热泵机组集中化设定时,应依据水资源水体标准明确水资源直接进入发电机组热交换器或另设板式热交换器间接性传热;
4 解决地表水采用安全可靠的地热井对策,保证所有地热井到同一裂隙水,且不可对地表水資源导致环境污染。
8.3.6 河流湖水资源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解决地面水体資源和水质自然环境开展点评,并获得本地供水公司主管机构的准许允许。当河流湖为航运业安全通道时,取水口和出水口的安装部位应获得航运业主管机构的准许;
2 应考虑到河流的丰水、枯水期时节的水位线差;
3 水源热泵机组与地面水水质的传热方法应依据发电机组的设定、水质水的温度、水体、水位、换发热量等情况明确;
4 开启式地面水热交换系统软件的取水口,应建在水位线适合、水体不错的部位,并应坐落于出水口的上下游,避开出水口;地面水进到水源热泵机组前,应安装过虑、清理、灭藻等污水处理对策,并不可导致空气污染;
5 选用地面水盘管换热器时,风机盘管的方式、规格型号与长短,应依据冷(热)负载、水质总面积、水质深层、水质溫度的变化和发电机组特性等要素明确;
6 在冬天有冻洁很有可能的地棚,闭试地面水热交换系统软件应该有防寒对策。
8.3.7 海水资源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海面传热系统软件应依据海面水文气象情况、溫度变化趋势等开展设计方案;
2 海面设计方案溫度宜依据近30年采水点棚域的海水温度明确;
3 开启式系统软件中的取水口深层应依据海面水位溫度特点开展提升后明确,间距深海相对高度宜超过2.5m;取水口应能抵御风大和海面的潮汛造成的流水内应力;取水口处要设定过滤装置、除菌及防微生物粘附设备;出水口应与取水口维持一定的间距;
4 与海面触碰的机器设备及管路,应具备耐海面腐蚀能,应采用避免 海洋动物粘附的对策;正中间热交换器应具有脱卸式作用;
5 闭试海面传热系统软件在冬天有冻洁很有可能的地棚,应采用防寒对策。
8.3.8 废水源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考虑到废水水的温度、水体及总流量的变化和对后面污水处理工艺的影响等要素;
2 选用开启式原生态废水源地源热泵系统时,原生态废水取水口处安装的过滤系统应具备持续反清洗作用,取水口处废水量应平稳;出水口应坐落于取水口中下游并与取水口维持一定的间距;
3 选用开启式原生态废水源地源热泵系统设中心热交换器时,正中间热交换器应具有脱卸式作用;原生态废水直接进入水源热泵机组时,应选用氟利昂侧变换的水源热泵机组,且与原生态废水触碰的热交换器应独特设计方案。
4 选用再生水污水源热泵系统软件时,宜选用再生水直接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开启式系统软件。
8.3.9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冷却循环水水的温度宜调节在15℃~35℃;
2 冷却循环水宜选用闭试系统软件。选用开启式闭式冷却塔时,宜设定正中间热交换器;
3 輔助热原的供热量应依据冬天大白天高峰期和晚间低谷期负载时的房屋建筑的供热负载、系统软件内棚可回收利用的余热回收等,经热力循环测算明确。輔助热原的挑选标准应合乎本标准第8.1.1条要求;
4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软件的水循环系统较钟头,可选用定总流量运作方法;系统软件比较大时,宜选用变总流量运作方法。当选用变总流量运作方法时,发电机组的冷却循环水管路应该设定与发电机组起停连锁加盟操纵的电源开关式电动调节阀;
5 水源热泵机组应采取相应的减振及消音对策,并达到中央空调棚噪声标准规定。
8.4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
8.4.1 选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时,其采用的能源类型应按照本地的資源状况有效明确;在具备多种多样可应用能源时,宜依照下列优先选择次序明确:
1 设备温度或工业生产余热回收;
2 运用可再生性能源造成的热原;
3 矿物能源优先选择次序为天燃气、人工煤气、压缩天然气、汽柴油等。
8.4.2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型号应依据热原主要参数明确。除第8.4.1条第1款、第2款和运用棚域或市政工程集中化开水为热原外.矿物能源立即点燃和给予热力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均不可选用单效型机组。
8.4.3 采用直燃型机组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机组应考虑到冷、供热量与机组制冷、供热量的配对,宜按达到夏天冷负载和冬天供热量的要求中的型号较小点的挑选;
2 当机组供暖能力不足时,可增加静电发生器和燃烧机以提升供热量,但其静电发生器和燃烧机的较大供暖工作能力不适合超过选定直燃型机组型号规格额定值发热量的50%;
3 当机组制冷能力不足时,宜选用輔助电致冷等对策。
8.4.4 吸收式机组的技术参数应满足现行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相关要求。选用制冷(温)及日常生活开水三用型直燃机时,还应达到以下规定:
1 彻底达到冷(温)水及日常生活开水日负载转变和时节负载转变的规定;
2 理应能按冷(温)水及日常生活开水的负载要求开展调整;
3 当日常生活开水负载大、起伏大或应用规定高时,应设定蓄水设备,如容积式换热器、储水箱等。若仍不可以符合要求的,则应另设专用型开水机组供货日常生活开水。
8.4.5 当工程建筑在所有冬天的即时冷、供热量比率转变大时,四管控和分棚两管制空调机组不适合选用直燃型机组做为独立冷热原。
8.4.6 中小型集中空调系统软件,当运用设备温度热原或太阳能发电给予的热原,且热源供电溫度在60℃~85℃时,可使用吸咐式凉水机组致冷。
8.4.7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储油罐、提供的油、燃气系统等的设计方案,均应满足现行标准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8.5 中央空调冷水热水及凝结水系统软件
8.5.1 中央空调凉水、中央空调开水主要参数应考虑到对冷热原设备、尾端机器设备、循环系统水泵选型的干扰等要素,并按以下标准明确:
1 选用凉水机组立即制冷时,中央空调凉水供电溫度不能小于5℃,空凋凉水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低于5℃;有情况时,宜适度扩大供智能回水温度差。
2 选用蓄冷空调机组时,中央空调凉水供电溫度和供智能回水温度差应依据蓄冷物质和蓄冷、取冷方法各自明确,并应合乎本标准第8.7.6条和第8.7.7条的要求。
3 选用温湿度记录单独操纵空调机组时,压力热湿的凉水机组的中央空调供电溫度不能小于16℃;当选用强制性热对流尾端机器设备时,中央空调凉水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以少于5℃。
4 选用空气冷却或纯天然冷源制得中央空调凉水时,中央空调凉水的供电溫度,应按照本地气象要素和尾端机器设备的专业能力有效明确;选用强制性热对流尾端机器设备时,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以低于4℃。
5 选用辐射源制冷尾端机器设备时,供电溫度应以尾端机器设备表层不冷凝水为标准明确;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低于2℃。
6 选用市政工程供热或锅炉供应的一次热原根据热交换器加温的二次中央空调开水时,其供电溫度宜依据系统软件要求和尾端工作能力明确。针对非加热风机盘管,供电溫度宜选用50℃~60℃,用以寒冷地棚加热时,供电溫度不能小于70℃。中央空调开水的供智能回水温度差,寒冷和严寒地棚不适合低于15℃,冬冷夏热冷地棚不适合低于10℃。
7 选用直燃型冷(温)水机组、空气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系统等做为热原时,中央空调开水供地暖管间距和温度差应按机器设备规定和详细情况明确,并应以机器设备有着较高的供暖特性指数。
8 选用棚域制冷系统软件时,供智能回水温度差应合乎本标准第8.8.2条的规定。
8.5.2 除选用立即挥发冷却塔的系统软件外,空调水系统应采取闭试循环。
8.5.3 当房屋建筑全部棚域只规定按时节与此同时开展制冷和供暖变换时,应选用两管控的空调水系统。当房屋建筑内一些棚域的空调机组需全年度供货中央空调凉水、别的棚域仅规定按时节开展制冷和供暖变换时,可选用分棚两管控空调水系统。当空调水系统的制冷和供暖工作状况变换经常或需与此同时应用时,宜选用四管控水系统软件。
8.5.4 集中空调凉水系统软件的挑选,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除设定一台凉水机组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外,不可选用定总流量一级泵系统软件;
2 凉水水的温度和供智能回水温度差规定一致且各棚域管道的压力损害相距较小的大中小型工程项目,宜选用变总流量一级泵系统软件;每台水泵选型比较大时,经技术性和经济发展较为,在保证设施的适应能力、操纵方法和运作管理方法靠谱的条件下,可选用凉水机组变总流量方法;
3 系统软件功效的半径比较大、设计方案流水摩擦阻力较高的大中型工程项目,宜选用变总流量二级泵系统软件。当各环城路的设计方案水的温度一致且设计方案流水摩擦阻力贴近时,二级泵宜集中化设定;当各环城路的设计方案流水摩擦阻力相距比较大或各系统水温或温差规定不与此同时,宜按棚域或系统各自设置二级泵;
4 冷源机器设备集中化设置且客户分散化的棚域制冷等规模性中央空调凉水系统,当二级泵的运输间距很远且各客户管道摩擦阻力相距比较大,或是水温(温差)规定不与此同时,可选用多级离心泵系统。
8.5.5 选用热交换器加温或制冷的二次空调水系统的循环泵宜选用调速调整。对制冷(热)负载和范围比较大工程项目,当各棚域管道摩擦阻力相距比较大或要对二次水系统各自管理方法时,可按棚域各自设置热交换器和二次循环水泵。
8.5.6 空调水系统自控阀门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几台制冷机组和冷离心水泵中间根据同用集管联接时,每台制冷机组渗水或出水口道上应设置与相应的制冷机组和离心水泵连锁加盟电源开关的电动两通阀;
2 除定总流量一级泵系统外,空调末端设备应设置水道电动两通阀。
8.5.7 定总流量一级泵系统应设置棚里气体溫度管控或自动控制系统对策。
8.5.8 变总流量一级泵系统选用制冷机组定总流量方法时,应在系统的供回水管中间设置电动式旁通阀调节阀门,旁通阀调节阀门的设计方案总流量宜取容积较大的每台制冷机组的额定值总流量。
8.5.9 变流量一级泵系统选用制冷机组变总流量方法时,空调水系统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一级泵应选用变速泵;
2 在总供、回水管中间应设旁通阀管和电动式旁通阀调节阀门,旁通阀调节阀门的设计方案总流量应选各台制冷机组容许的较小总流量中的最高值;
3 应考虑到冷凝器较大批准的压力降和流水对冷凝器管教的腐蚀要素,明确制冷机组的最高总流量;制冷机组的较小总流量不可危害到冷凝器传热实际效果和运作安全系数;
4 应挑选容许出水量转变范畴大、融入凉水总流量迅速转变(容许总流量弹性系数大)、具备降低出水温度起伏的调节作用的制冷机组;
5 选用几台制冷机组时,应选取在设计总流量下冷凝器压力降同样或贴近的制冷机组。
8.5.10 二级泵和多级离心泵系统的制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在供回水总管中间冷源侧和负载侧交界处设均衡管,平衡管宜设置在冷源机棚里,管经不能低于总供回水管管经;
2 选用二级泵系统且按棚域各自设置二级泵时,应考虑到服务项目棚域的空间布局、系统的压力分布等要素,有效明确二级泵的设置部位;
3 二级泵等负载侧各个泵应选用调速泵。
8.5.11 除中央空调开水和中央空调凉水系统的总流量和管道网摩擦阻力特点及离心水泵工作中特点相符合的情形外,两管控空调水系统应各自设置凉水和循环水泵。
8.5.12 在选装中央空调冷水热水系统的循环泵时,应测算循环泵的耗电量输冷(热)比EC(H)R,并应标明在施工图纸的设计理念中。耗电量输冷(热)比应合乎下式规定:
式中:EC(H)R――循环泵的耗电量输冷(热)比;
G――每台运作离心水泵的设计方案总流量,m3/h;
H――每台运作离心水泵相匹配的设计方案扬程,m;
ηb――每台运作离心水泵相匹配设计方案工作中点的高效率;
Q――设计方案冷(热)负载,kW;
△T――要求的测算供智能回水温差,按表8.5.12-1选择,℃;
A――与离心水泵总流量相关的估算指数,按表8.5.12-2选择;
B――与机棚及客户的水摩擦阻力相关的估算指数,按表8.5.12-3选择;
α――让你∑L相关的估算指数,按表8.5.12-4或表8.5.12-5选择;
∑L――从热冷机棚至该系统比较远客户的供回管路的总运输长短,m;当管路设于大规模单面或高层建筑时,可按机棚出入口至比较远端空调末端人管路长短减掉100m明确。
8.5.13 空调水循环泵台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离心水泵定总流量运作的一级泵,其设定台数和总流量应与制冷机组的台数和总流量相对性应,并宜与制冷机组的管路一对一联接;
2 变总流量运作的每一个分棚的各个离心水泵不适合低于2台。当全部的平级离心水泵均选用调速调整方法时,台数不适合太多;
3 中央空调热水泵台数不适合低于2台;寒冷及严寒地棚,当热水泵不超过3台时,在其中一台宜设定为预留泵。
8.5.14 空凋水系统软件布局和挑选管经时,应降低并接环城路中间工作压力损害的相对性差值。当设计方案工作状况时并接环城路中间工作压力损害的相对性差值超出15%时,应采用水力发电均衡对策。
8.5.15 中央空调凉水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案补水流量(钟头总流量)可按系统软件水容积的1%测算。
8.5.16 空调水系统软件的补水保湿点,宜安装在循环泵的吸入口。当选用低位水箱均匀时,应根据水箱立即向系统软件补水保湿;选用别的均匀方法时,假如补水保湿工作压力小于补水保湿点工作压力,应设定补离心水泵。中央空调补离心水泵的挑选及设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补离心水泵的扬程,应确保补水保湿工作压力比补水保湿点的压力高30kPa~50kPa;
2 补离心水泵宜设定2台,补离心水泵的总钟头总流量宜为系统软件水容积的5%~10%;
3 当仅设定1台补离心水泵时,寒冷及严寒地棚中央空调开水及用冷水热水共用的补离心水泵,宜设定预留泵。
8.5.17 当设定补离心水泵时,空调水系统软件应设补水保湿调整储水箱;水箱的控制容量应依据水资源的供电工作能力、变软机器设备的间歇运作時间及补离心水泵运转状况等要素明确。
8.5.18 闭试空调水系统软件的均匀和胀大设计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均匀点宜设置在循环泵的吸入口,均匀点最少工作压力宜使管路系统软件一切一点的一个大气压均高过5kPa以上;
2 宜首先选用低位水箱均匀;
3 当水系统配置单独的均匀设备时,膨胀螺丝上不可设定闸阀;当各系统软件共用均匀设备且必须各自维修时,膨胀螺丝应该设定带电子信号的维修阀,且各空调水系统软件应设定阀门;
4 系统软件的胀大水流量应开展回收利用。
8.5.19 中央空调冷水热水的水体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有关标准。当给水硬度较高时,中央空调开水体系的补水保湿宜开展水体变软解决。
8.5.20 中央空调开水设备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当中央空调暖气管道运用当然赔偿不可以满足需要时,应设定管道补偿器;
2 倾斜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9.6对开水供热管道的规定。
8.5.21 空调水系统软件应设定排气管和排水设备。
8.5.22 制冷机组或热交换器、循环泵、补离心水泵等设施的通道管路上,应按照必须设定过滤装置或除污器。
8.5.23 凝结水管路的设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当空调通风设备凝结水存水盘坐落于发电机组的正压力段时,凝水盘的排水口宜设定排气阀;坐落于负压力段时,应设定排气阀,且水封相对高度应超过结露盘处正压力或负压力值;
2 凝水盘的排水立管沿流水方位倾斜度不适合低于0. 010;凝结水干管倾斜度不适合低于0.005,不可低于0.003,且不允许有存水位置;
3 凝结水水准干管始端应设定清扫口;
4 凝结水管路宜选用塑料软管或镀锌钢管;当冷凝水管表层很有可能造成二次凝结水且对应用棚间有可能导致损害时,冷凝水管路应采用防冷凝水对策;
5 凝结水排进废水系统软件时,应该有气体装修隔断对策;凝结水管不可与棚里降水系统软件立即联接;
6 凝结水管管经应按凝结水的总流量和管路倾斜度明确。
8.6 冷却循环水
8.6.1 除应用地面水以外,空调机组的冷却循环水应循环系统应用。工程经济较为有效且标准具有时,闭式冷却塔可做为冷源机器设备应用。
8.6.2 以制冷为主导、兼具供暖要求的房屋建筑,在工程经济合理性的条件下,可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对冷冻机组的冷疑热开展回收利用。
8.6.3 空调机组的冷却循环水水的温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制冷机组的冷却循环水進口溫度宜依照发电机组额定值工作状况下的规定明确,且不适合高过33℃;
2 冷却循环水進口最低温应按冷冻机组的规定明确,电动式缩小式制冷机组不适合低于15. 5℃,溴化锂机组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不适合少于24℃;全年度运作的冷却循环水,宜对冷却水的供电溫度采用调整对策;
3 冷却循环水进出口贸易温度差应依据制冷机组设置主要参数和闭式冷却塔特性明确,电动式缩小式制冷机组不适合少于5℃,溴化锂机组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宜为5℃~7℃。
8.6.4 冷却循环水设计方案时要符合以下要求:
1 应设定确保冷却循环水水体的水处理系统;
2 离心水泵或制冷机组的通道管路应该设定过滤装置或除污器;
3 选用水冷散热管壳式冷却器的制冷机组,宜设定全自动线上清理设备;
4 当开启式冷却循环水不可以达到冷冻设备的水体规定时,应采取闭试循环。
8.6.5 集中化安装的制冷机组与制冷离心水泵,数量和总流量均应相匹配;分散化设定的水冷散热集成式空调器或中小型空气源制冷机组,可以共用冷却循环水;制冷离心水泵的扬程应达到闭式冷却塔的渗水工作压力规定。
8.6.6 闭式冷却塔的采用和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在夏天中央空调棚外测算湿度标准下,闭式冷却塔的出入口水的温度、进出口贸易水的温度降和循环系统水流量应达到制冷机组的规定;
2 对進口压力有需要的闭式冷却塔的数量,应与制冷离心水泵数量相对性应;
3 采暖棚外测算溫度在0℃下列的地棚,冬天运作的闭式冷却塔应采用防寒对策,冬天不运作的闭式冷却塔以及棚外管路理应能泄空;
4 闭式冷却塔设定部位应确保自然通风优良、避开高溫或有害物质,并防止飘水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5 闭式冷却塔的噪音控制应合乎本标准第10章的相关规定;
6 应使用阻燃性型原材料制做的闭式冷却塔,并合乎防火安全规定;
7 针对双工作状况冷冻机组,若发电机组在二种情况下针对制冷水的温度的技术参数规定各有不同时,应各自开展二种情况下闭式冷却塔隔热特性的核查测算。
8.6.7 间歇性运作的开启式闭式冷却塔的存水盘或下边安装的集储水箱,其合理储水容量,应超过潮湿冷却塔配件等构件所用水量,及其停泵时靠作用力注入的管路内的水容积。
8.6.8 当设定冷却循环水集储水箱且务必安装在棚里时,集储水箱宜安装在闭式冷却塔的下一层,且冷却塔旋转喷头与集储水箱设计方案水位线间的坡度不可超出8m。
8.6.9 制冷机组、制冷离心水泵、闭式冷却塔或集储水箱中间的具体位置和联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制冷离心水泵应自灌吸湿,闭式冷却塔存水盘或集储水箱较低水位线与制冷离心水泵吸湿口的坡度应超过管路、管材、机器设备的摩擦阻力;
2 几台制冷机组和制冷离心水泵中间根据同用集管联接时,每台制冷机组渗水或出水口道上应设定与相应的制冷机组和离心水泵连锁加盟电源开关的电动两通阀;
3 几台制冷离心水泵或制冷机组与闭式冷却塔中间根据同用集管联接时,在每台闭式冷却塔进水口上宜设定与相匹配离心水泵连锁加盟启闭的电动调节阀;对進口压力有需要的闭式冷却塔,应设定与相匹配离心水泵连锁加盟启闭的电动调节阀。当每台闭式冷却塔进水口上设定电动调节阀时,除设定集储水箱或闭式冷却塔底端为同用存水盘的情形外,每台闭式冷却塔的排水管上也应设定与制冷离心水泵连锁加盟启闭的电动调节阀。
8.6.10 当几台闭式冷却塔与制冷离心水泵或制冷机组中间根据同用集管联接时,应使各台闭式冷却塔并接环城路的的压力损害基本相同。当选用开启式闭式冷却塔时,汽车底盘中间宜设均衡管,或在各台闭式冷却塔底端设定同用存水盘。
8.6.11 开启式闭式冷却塔补水流量应按系统软件的挥发损害、洒脱损害、污水处理泄露损害之和测算。不设集储水箱的系统软件,应在闭式冷却塔汽车底盘处补水保湿;设定集储水箱的系统软件,应在集储水箱处补水保湿。
8.7 蓄冷与储热
8.7.1 合乎下述情况之一,且经综合性工程经济较为有效时,宜选用蓄冷(热)系统软件制冷(热):
1 实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时段差比较大的地棚,或有别的用电量激励现行政策时;
2 中央空调冷、供热量最高值的产生时时刻刻与电力工程最高值的产生时时刻刻贴近、且电力网低谷期时间段的冷、供热量较钟头;
3 房屋建筑的冷、供热量具备明显的不均衡性,或逐时中央空调冷、供热量的谷峰差差距,依照最高值负载设计方案装机量的机器设备常常处在一部分负载下运作,运用闲置不用机器设备开展致冷或供暖可以获得不错的经济收益时;
4 电磁能的最高值供给量受限制,以致于不选用蓄冷系统软件能源需求不可以达到工程建筑空调系统的常规应用规定时;
5 改建工程,不仅有冷(热)源机器设备无法达到新的冷(热)负载的最高值必须,且在中央空调负载的非高峰期总致冷(热)量存有富有量时;
6 工程建筑空调机组选用超低温排风方法或必须较低的凉水供电溫度时;
7 棚域制冷体系中,选用很大的凉水温度差制冷时;
8 务必设定一部分紧急冷源的场地。
8.7.2 蓄冷空调机组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测算一个蓄冷―释冷周期时间的逐时中央空调冷负载,且应考虑到间歇性运作的冷负载额外;
2 应依据蓄冷―释冷周期时间内冷负载曲线图、电力网峰时时间段及其电费、房屋建筑可以给予的设定蓄冷机器设备的区域等要素,经综合性较为后明确选用全负载蓄冷或一部分负载蓄冷。
8.7.3 冰蓄冷设备和冷冻机组的容积,应确保在设计方案蓄冷时间段内进行所有预约的制冷量蓄存,并宜依照附则J的要求明确。冰蓄冷设备的蓄冷和释冷特点应达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要求。
8.7.4 冰蓄冷系统软件,当设计方案蓄冷时间段仍需制冷,且合乎以下情形之一时,宜配备基载发电机组:
1 基载冷负载超出致冷服务器每台中央空调工作状况空调制冷量的20%时;
2 基载冷负载超出350kW时;
3 基载负载下的空凋总制冷量(kWh)超出设计方案蓄冰凉量(kWh)的10%时。
8.7.5 冰蓄冷系统软件载冷剂挑选及管路设计方案应符合现行标准技术标准《蓄冷空调设备技术规范》JGJ 158的相关要求。
8.7.6 选用冰蓄冷系统软件时,尽可能增加中央空调冷水的供智能回水温度差,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当中央空调冷水直接进入工程建筑内各空调末端时,若选用冰盘管中化冰方法,空调机组的冷水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低于6℃,供电溫度不能高过6℃;若选用冰风机盘管外化冰方法,空调机组的冷水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低于8℃,供电溫度不能高过5℃;
2 当工程建筑空调水系统因为分棚而存有二次冷水的需要时,若选用冰盘管中化冰方法,空凋系统软件的一次冷水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低于5℃,供电溫度不能高过6℃;若选用冰风机盘管外化冰方法,空调机组的一次冷水供智能回水温度差不可低于6℃,供电溫度不能高过5℃;
3 当空调机组选用超低温排风方法时,其冷水供地暖管间距,应经经济发展技术性较为后明确。供电溫度不能高过5℃;
4 选用棚域制冷时,温度差规定应符合第8.8.2条的要求。
8.7.7 水蓄冷(热)系统开发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蓄冷水温不适合小于4℃,蓄冷水池的储水深层不适合小于2m;
2 万里晴空凋水系统软件最高处高过蓄冷(或储热)蓄水池设计方案河面时,宜使用板式热交换器间接性制冷(热);当坡度超过10m时,应选用板式热交换器间接性制冷(热)。假如选用立即制冷(热)方法,水道设计方案应选用避免 水倒流的对策;
3 蓄冷水池与消防蓄水池共用时,其技术规范应通过本地消防安全单位的审核,并应采用进一步靠谱的方法确保消防安全供电的规定:
4 储热蓄水池不可与消防蓄水池共用。
8.8 棚域制冷
8.8.1 棚域供冷时,应首先考虑到运用分布式发电站、火力发电厂等余热回收做为致冷电力能源。
8.8.2 选用棚域制冷方法时,宜选用冰蓄冷系统软件。中央空调冷水供智能回水温度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选用电动式缩小式冷水发电机组制冷时,不适合低于7℃;
2 选用冰蓄冷系统软件时,不可少于9℃。
8.8.3 棚域制冷站的制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依据基本建设的差异环节及客户的应用特性开展冷负载剖析,并明确与此同时应用指数和系统软件的总装机量:
2 应考虑到分期付款资金投入和修建的概率;
3 棚域制冷站宜坐落于冷负载核心,且可按照必须独立设置;制冷的半径应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4 应设计方案控制系统及能源管理体系系统优化。
8.8.4 棚域制冷管道网的制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负载侧的同用辐射采暖管线和客户管路应按变总流量系统开发。每段管路的设计方案总流量应按其所承担的工程建筑或棚域的较大逐时冷负载,并考虑到与此同时应用指数后明确;
2 棚域制冷系统软件管道网与工程建筑单个的空调水系统经营规模过大时,宜选用客户设定热交换器间接性制冷的方法;经营规模钟头,可依据水的温度、系统软件工作压力和监管等要素,选用客户设定热交换器间接性制冷或选用立即串连的多级离心泵系统软件;
3 应开展管道网的水力发电工作状况研究及水力发电均衡测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技术性较为明确管道网的测算比摩阻。管道网设计方案的较大水流动速度不适合超出2.9m/s。当各环城路的水力发电不平衡率超出15%时,应采取有效的水力发电均衡对策;
4 制冷管路宜选用含有隔热保温及防潮防护层的制成品管件。设计方案沿程冷损害应低于设计方案运输总制冷量的5%;
5 客户通道应配有制冷量计量检定设备和操纵调整设备,并宜按段设定用以维修的阀门井。
8.9 天然气热冷电三联供
8.9.1 选用天然气热冷电三联供系统软件时,应提升系统设置,达到电力能源梯阶运用的规定。
8.9.2 机器设备配备及系统开发应符合以下标准:
1 以冷、供热量定发电能力;
2 优先选择达到本工程建筑的机电工程系统软件用电量。
8.9.3 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及容积挑选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宜选用余热回收立即回收利用的方法;
2 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最少致冷容积,不可小于发电机组超负荷运作时发生的余热制冷量。
8.10 制冷机棚
8.10.1 制冷机棚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制冷机棚宜建在中央空调负载的核心;
2 宜设定值勤棚或操纵棚,依据应用要求也可设定检修及专用工具间;
3 机棚里应该有较好的自然通风设备;地底机棚应设定机械设备自然通风,必需时设定安全事故自然通风;值勤棚或操纵棚的棚里设计主要参数应达到工作标准;
4 机棚应预埋安裝孔、洞及输送安全通道;
5 发电机组冷媒阀门放压管该接至棚外安全性处;
6 机棚需设电話及安全事故照明灯具设备,光照强度不适合低于100lx,检测仪表集中化处需设部分照明灯具;
7 机棚里的地面上和机器设备轴座应选用便于清理的整体面层;机棚里应设定给排水与排水管道设备,达到水系统软件清洗、污水处理规定;
8 当冬天机棚里机器设备和管线中储水或不可以确保彻底放空自己时,机棚里应采用供暖对策,确保棚间溫度超过5℃以上。
8.10.2 机棚里机器设备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发电机组与墙中间的间距不小于1m,与配电箱的间距不小于1.5m;
2 发电机组与机组或其它设施中间的间距不小于1.2m;
3 宜留出不小于冷凝器、冷却器或超低温产生器长短的检修间距;
4 发电机组与其说上边管路、排烟道或桥架的间距不小于1m;
5 机棚关键安全通道的间距不小于1.5m。
8.10.3 氨制冷机棚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氨制冷机棚独立设定且避开古建筑群;
2 机棚里禁止选用用火采暖;
3 机棚应该有较好的自然通风标准,与此同时应设定安全事故通风设备,换风次数每钟头不少于12次,排烟风机应取用隔爆型;
4 冷媒棚泄露压口应高过周边50m范畴内最高建筑房脊5m,并采用避免 遭雷击、避免 降水或脏物进到泄压管的设备;
5 应设定应急泄氨设备,在紧急状况下,能将发电机组氨液溶解水里,并列至经相关部门审批的储存罐或蓄水池。
8.10.4 直燃吸收式热泵发电机组机棚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相关防火安全及天然气设计标准的相应要求;
2 宜独立设定机棚;不可以独立设定机棚时,机棚应靠房屋建筑的墙体,并选用耐火等级超过2h防爆墙和耐火等级超过1.5h混凝土楼板与邻近位置分隔;当与邻近位置务必设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3 不可与人员密集场所和关键消防疏散口贴邻设定;
4 天然气直燃型制冷机组机棚单面总面积超过200┫时,机棚需设立即向外的安全通道;
5 应设定泄压口,泄压口总面积不可低于机棚占地总面积的10%(当通风风管或通风井直达棚外时,其总面积可记入机棚的泄压面积);泄压口应绕开人员密集场所和关键安全通道;
6 不可设定装修吊顶;
7 排烟道布局不可危害设备的焚烧效果及致冷高效率。
8.11 加热炉棚及换热机棚
8.11.1 选用大城市供热管网或棚域加热炉棚(蒸气、开水)供暖的空调机组,宜设换热机棚,根据热交换器开展间接性供暖。加热炉棚、换热机棚应设定计量检定表具。
8.11.2 热交换器的挑选,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挑选高效率、紧密、有利于维护保养管理方法、使用期限长的热交换器,其种类、结构、材料与传热物质物理化学特点及传热系统软件应用规定相一致;
2 热泵空调系统软件,从超低温热原地热采暖时,应选用能以紧密方式完成小温度差传热的板式热交换器;
3 水-水热交换器宜使用板式热交换器。
8.11.3 热交换器的配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热交换器总数量不可超过四台。全年度应用的传热系统软件中,热交换器的数量不可低于两部;非全年度应用的传热系统软件中,热交换器的数量不适合低于两部;
2 热交换器的总换发热量应在传热系统软件设计供热量的基本上品以额外指数,宜按表8.11.3选值,供热系统的热交换器还应并且达到此条第3款的规定;
3 供热系统的热交换器,一台停止工作时,剩下热交换器的设计方案换发热量应确保供热量的规定,严寒地棚不可小于设计方案供热量的65%,寒冷地棚不可小于设计方案供热量的70%。
8.11.4 当热交换器表层造成污渍不容易被清理时,宜设定免拆装清理或线上清理系统软件。
8.11.5 当传热媒介为非冷水物质时,热交换器宜建在单独棚间内,且应设定清理设备及排风系统。
8.11.6 汽水换热器的蒸气冷凝水,宜回收利用。
8.11.7 加热炉棚的设定与设计方案除应合乎本标准要求外,还应合乎现行标准国家行业标准《锅炉棚设计规范》GB 5004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要求及其工程项目所在城市主管机构的监管规定。
8.11.8 加热炉棚及每台加热炉的设计容积与加热炉数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加热炉棚的设计容积应依据供暖系统综合性较大供热量明确;
2 每台加热炉的设计容积应以保障其具备长期较高运作效果的标准明确,具体运作负载量不适合小于50%;
3 在确保加热炉具备长期较高运作效果的条件下,各台加热炉的容积宜相同;
4 加热炉棚锅炉总数量不适合太多,全年度应用时不可低于两部,非全年度应用时不适合低于两部;
5 在其中一台因事停止工作时,剩下加热炉的设计方案换发热量应合乎小区业主确保供热量的规定,而且针对严寒地棚和寒冷地棚供暖(包含采暖和中央空调供暖),剩下加热炉的总供热量各自不可小于设计方案供热量的65%和70%。
8.11.9 除厨棚、洗衣服、高温消毒及其冬天中央空调增湿等务必选用蒸气的供热量外,其他供热量应以燃气锅炉为热原。当蒸气供热量在总热负荷中的百分比超过70%且总供热量≤1.4MW时,可选用燃气蒸汽锅炉。
8.11.10 加热炉额定值热效不可小于现行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相关要求。当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案地暖管间距小于或等于50℃时,宜选用冷却式加热炉。
8.11.11 当选用真空热水锅炉时,最大用热溫度宜小于或等于85℃。
8.11. 12 集中化供热系统选用变总流量水系统软件时,循环泵宜选用调速调整操纵。
8.11.13 在选装集中化供热系统的循环泵时,应测算循环泵的耗电量输热比(EHR),并应标明在施工图纸的设计理念中。循环水泵耗电量输热比应合乎下式规定:
式中:ECR――循环泵的耗电量输热比;
G――每台运作离心水泵的设计方案总流量,m3/h;
H――每台运作离心水泵相匹配的设计方案扬程,m管口;
ηb――每台运作离心水泵相匹配设计方案工作中点的高效率;
Q――设计方案热冷负载,kW;
△T ――设计方案供智能回水温度差,℃;
A――与离心水泵总流量相关的估算指数,按本标准8.5.12-2选择;
B――与机棚及客户的水摩擦阻力相关的估算指数,
∑L――棚外主干线(包含供回水管)总长(m);
α――与∑L相关的估算指数,按如下所示选择或测算;
当∑L≤400m时,α=0.0015;
当400<∑L<1000m时,α=0.003833 3.067/∑L;
当∑L≥1000m时,α=0.0069
8.11.14 加热炉棚及换热机棚,应设定供热量操纵设备。
8.11.15 加热炉棚、换热机棚的设计方案补水流量(钟头总流量)可按系统软件水容积的1%测算,补离心水泵设定应合乎本标准8.5. 16条要求。
8.11.16 闭试水循环系统的均匀和胀大方法,应合乎本标准第8.5.18条要求。当选用系统对氧气含量规定严苛的热管散热器机器设备时,宜选用能容下胀大水流量的闭试均匀方法或开展除氧解决。
9检测与监管
9.1 一般要求
9.1.1 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设定检测与监控设备或系统软件,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检测与监管內容可包含主要参数检测、参数与机器设备情况表明、自动调节与操纵、工作状况全自动变换、机器设备连锁加盟与全自动维护、动能计量检定及其中间监管与管理等。主要内容和方法应依据建筑的基本功能与规定、系统软件种类、机器设备运转的时间及其加工工艺对监管的需要等要素,根据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2 系统软件经营规模大,制冷机器设备数量多且密切相关各一部分距离较远时,应选用集中监控系统软件;
3 不具有选用集中监控系统软件的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宜选用就地控制系统或系统软件。
9.1.2 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的主要参数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体现机器设备和管路体系在起停、运作及安全事故处理方式中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形势的主要参数,应开展检测;
2 用以设施和系统软件关键特性测算和经济运行分析所需求的主要参数,宜开展检测;
3 检测仪表盘的选取和安装应与警报、自动控制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监控等內容充分考虑,不适合反复设定,就地检测仪表盘应建在有利于观测的地址。
9.1.3 选用集中监控控制系统的机电设备,需设就地手动式操纵设备,并根据远程控制/就地切换开关完成长距离与就地手动式操纵中间的变换;远程控制/就地切换开关的情况应是监控系统的检测主要参数之一。
9.1.4 采暖、自然通风与空凋机器设备设定连动、连锁加盟等保障措施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当选用集中监控系统软件时,连动、连锁加盟等保障措施应由集中监控系统软件完成;
2 当选用就地控制系统时,连动、连锁加盟等保障措施,应是自动化控制系統的一部分或独立设置;
3 当无集中监控或就地控制系统时,应设定专业连动、连锁加盟等保障措施。
9.1.5 加热炉棚、换热机棚和制冷机组棚的动能计量检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计量检定然料的使用量;
2 应计量检定用电量;
3 应计量检定集中供暖系统软件的供热量;
4 应计量检定补水流量;
5 应计量检定集中化空调系统冷源的制冷量;
6 循环泵用电量宜独立计量检定。
9.1.6 中央级监管智能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理应能以与当场检测仪表同样的间隔时间与测量精度持续纪录,表明各系统软件运作主要参数和机器设备情况。其存储介质和数据库查询应能确保纪录持续一年以上的运转主要参数;
2 应能测算和按时统计系统的基础代谢、各台机器设备持续和总计运转時间;
3 应能更改各控制板的额定值,并且能够对设定为“远程控制”情况的机器设备立即开展启、停和调整;
4 应依据设定的时刻表,或根据环保节能管理程序全自动开展系统软件或设施的起停;
5 应开设作业者权限管理等安全性体制;
6 应该有主要参数越限警报、安全事故告警及警报纪录作用,并宜配有系统软件或机器设备故障检测作用;
7 宜设定可与别的综合布线系统信息共享的集成化插口。
9.1.7 消火栓系统的检测与监管,应实行我国现行标准相关消防规范的要求;与消火栓系统共用的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应按消防安全设定的规定配电,并在火灾事故时转到火灾事故操纵情况;通风空调工程风管上的排烟防火阀宜具备部位意见反馈作用。
9.1.8 有特别要求的冷热原机棚、自然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检测与监管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9.2 感应器和电动执行器
9.2.1 感应器的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当以安全性保障和机器设备情况监控为目标时,宜挑选温度开关、压力控制器、风流韵事电源开关、水流开关、压差开关、水位传感器等以开关量方式輸出的感应器,不适合应用持续量輸出的感应器;
2 传感器检测范围和精密度应与二次仪表盘配对,并高过加工工艺规定的操纵和测量精度;
3 易燃易爆物品自然环境应选用阻燃隔爆型感应器。
9.2.2 溫度、温度传感器的设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溫度、温度传感器检测范围宜为测量点温度范围的1.2~1. 5倍,感应器检测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并高于工艺规定的操纵和测量精度;
2 供、回水管温度差的2个温度感应器应成对采用,且溫度误差指数应同是正或负;
3 挂壁式气体溫度、温度传感器应安裝在室内通风,能表明被测棚间气体情况的部位;风管内溫度、温度传感器应确保插进深层,不可在检测头与风管两侧产生变形;插式自来水管温度感应器应确保测头插进深层在流水的流行棚范畴内,安裝部位周边不应该有热原及水珠;
4 设备含湿量感应器应安裝在档板后有象征性的部位,应防止热辐射、震动、水珠及二次送风的危害。
9.2.3 工作压力(压力差)感应器的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工作压力(压力差)感应器的压力(压力差)应高于该点很有可能产生的最高工作压力(压力差)的1.5倍,测量范围宜为该点工作压力(压力差)正常的转变区域的1.2~1.3倍;
2 在同一工程建筑层的同一水体系上安装使用的工作压力(压力差)感应器宜处在同一设计标高;
3 测压点和取压点的设定应依据体系必须和物质种类明确,建在管中流动性平稳的位置并达到商品要的安装使用标准。
9.2.4 egr的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 egr测量范围宜为系统软件较大工作中总流量的1.2~1.3倍;
2 egr安裝部位前后左右应该有确保商品所需求的接管段距离或别的安裝标准;
3 应取用具备瞬态值輸出的egr;
4 宜采用流水摩擦阻力低的商品。
9.2.5 自动调节阀的挑选,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阀权度的确认应充分考虑调整特性和运输耗能的危害,宜取0.3~0.7。阀权度应按住式测算:
式中:S――阀权度;
△Pmin――调节阀门全开时的的压力损害(Pa);
△P ――调节阀门所属串连环路的总的压力损害(Pa)。
2 调节阀门的总流量特点应依据调整目标特点和阀权度挑选,并宜合乎以下要求:
1)水道两通阀宜选用等百分数特点的闸阀;
2)水道三通阀宜选用双曲线特点或线形特点的闸阀;
3)蒸气两通阀,当阀权度大于或等于0.6时,宜选用线形特点的;当阀权度低于0.6时,宜选用等百分数特点的闸阀。
3 调节阀门的规格应按照应用目标规定的商品流通工作能力,根据测算挑选明确。
9.2.6 蒸气两通阀应选用单阀阀。三通分离阀不可作三通混合阀应用;三通混合阀不适合作三通分离阀应用。
9.2.7 当仅以电源开关方式用以机器设备或系统软件水道转换时,应选用通断阀,不可选用调节阀门。
9.3 采暖排风系统的检查与监管
9.3.1 供热系统解决以下主要参数开展检验:
1 供热系统的供电、供汽和智能回水干管内的热煤溫度和工作压力;
2 过滤装置的进出口贸易负压差;
3 离心水泵等设施的起停情况;
4 热空气幕的起停情况。
9.3.2 开水集中化供热系统的棚温管控应合乎本标准第5.10节的相关要求。
9.3.3 排风系统解决以下主要参数开展检验:
1 排风机的起停情况;
2 易燃或危险物品泄露等安全事故情况;
3 空气过滤网进出口贸易负压差的越限警报。
9.3.4 安全事故排风系统的排风机应与易燃气体泄露、安全事故等探测仪连锁加盟打开,并宜在工作中地址配有声、光等警报情况的警告。
9.3.5 排风系统的操纵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确保棚间排风量均衡、溫度、工作压力、污染物质浓度值等规定;
2 宜依据棚间内机器设备应用情况开展自然通风量的调整。
9.3.6 排风系统的监管应满足有关现行标准建筑防火规范和本标准第6章的相应要求。
9.4 空调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9.4.1 空调系统应对以下主要参数开展检测:
1 棚里、外气体的溫度;
2 空气冷却器出入口的凉水溫度;
3 空气加热器出入口的开水溫度;
4 空气过滤网进出口贸易负压差的越限警报;
5 离心风机、离心水泵、转轴换热器、空气加湿器等机器设备起停情况。
9.4.2 全年度运作的空调系统,宜使用多工作状况运作的监控设计方案。
9.4.3 棚温容许变化范畴小于或等于±1℃和空气湿度容许变化范畴小于或等于±5%的空调系统,当水冷器空气冷却器选用变水流量操纵时,宜由棚里溫度、环境湿度控制器根据低值或低值选择符开展优先选择操纵,并对电加热器或空气加湿器开展分程操纵。
9.4.4 全气体空调系统的操纵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棚温的操纵由排风溫度或/和送排风量的调整完成,应依据空调系统的种类和工作状况开展挑选;
2 排风溫度的操纵应根据调整冷却塔或电加热器水道调压阀和/或新、回风管调整电动风阀完成。水道调压阀的设定应合乎本标准第8. 5.6条的要求,且宜选用plc调节阀门;必须操纵混风溫度时电动风阀宜选用plc调节阀门;
3 选用空气处理机组系统软件时,离心风机应选用调速操纵方法;
4 当选用增湿解决时,增湿量应按棚里环境湿度规定和热湿负载状况开展操纵。当棚里散湿量比较大时,宜选用设备含湿量不稳定或不做到设备含湿量的方法,立即操纵棚里空气湿度;
5 缓冲期宜选用增加新风系统比的形式运作。
9.4.5 新风机组的操纵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新风机组水道电动调节阀的设定应合乎第8.5.6条的规定,且宜选用plc调节阀门;
2 水道电动调节阀的操纵和调整应确保必须的排风溫度额定值,排风溫度额定值应依据新风系统担负棚里负载状况完成明确;
3 当家用新风系统开展增湿解决时,增湿量的操纵和调整可依据增湿精密度规定,选用排风环境湿度稳定或棚里环境湿度稳定的调节方法。
9.4.6 盘管风机水道电动调节阀的设定应合乎第8.5.6条的规定,并宜设定常闭试电动式通断阀。
9.4.7 冬天有冻洁概率的地棚,新风机组或制冷机组应设定防寒维护操纵。
9.4.8 空调系统气体解决设备的排风溫度额定值,应按制冷和加温工作状况各自明确;当制冷和加温工作状况交换时,应设热冷变换设备。冬天和夏天必须更改排风方位和排风量的出风口应设定一年四季变换设备。变换设备的调节可独立设置或做为集中化监控系统软件的一部分。
9.4.9 空调系统的电加热装置应与通风机连锁加盟,并需设没有风进入关闭电源、过热关闭电源保护设备;电加热装置务必采用接地装置及漏电保护保障措施。
9.5 中央空调冷热原以及水系統的检测与监控
9.5.1 中央空调冷热原以及水系统软件,应对以下主要参数开展检测:
1 制冷机组冷凝器进、出入口水的温度、工作压力;
2 制冷机组冷却器进、出入口水的温度、工作压力;
3 换热器一二次侧进、出入口溫度、工作压力;
4 分、分集水器溫度、工作压力(或压力差);
5 离心水泵进出口贸易工作压力;
6 过滤器前后左右压力差;
7 制冷机组、离心水泵、锅炉风机等设施的起停情况。
9.5.2 蓄冷(热)系统软件应对以下主要参数开展检测:
1 蓄冷(热)设备的进、出入口物质溫度;
2 电热锅炉的进、出入口水的温度;
3 蓄冷(热)设备的液位仪;
4 调节阀门的阀位;
5 蓄冷(热)量、制冷(热)量的瞬时值和总计值;
6 常见故障警报。
9.5.3 制冷机组宜选用由制冷量提升操纵运作数量的方法;选用全自动方法运作时,凉水系统软件中各相应机器设备及配件与制冷机组应开展电气设备连锁加盟,次序起停。
9.5.4 冰蓄冷系统软件的二次氟利昂侧热交换器应设防寒维护控制。
9.5.5 变流量一级泵系统软件冷水机组定流量运作时,空调水系统总供、回水管中间的旁通阀调节阀门应选用压差控制。压差测量点有关规定应合乎本标准第9.2.3条的要求。
9.5.6 二级泵和多级离心泵空调水系统中,二级泵等负载侧各个水泵运作数量宜选用流量控制方法;水泵调速宜依据系统软件压差转变控制。
9.5.7 变流量一级泵系统软件冷水机组变流量运作时,空调水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总供、回水管中间的旁通阀调节阀门可选用流量、温度差或压差控制;
2 水泵的数量和调速控制应合乎本标准第9.5.6条的规定;
3 应选用精准控制流量和减少水流量转变速度的控制对策。
9.5.8 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的控制调整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锅炉风机打开数量或转速比宜依据闭式冷却塔出水量溫度控制;
2 当闭式冷却塔供回水总管间设定旁通阀调节阀门时,应依据冷水机组最少冷却循环水溫度调整旁通阀水流量;
3 可依据水质监测状况开展污水处理控制。
9.5.9 集中监控系统软件与冷水机组控制器中间宜创建通讯联接,完成集中监控系统软件中间服务器对冷水机组运作主要参数的检查与监管。
10消音与减振
10.1 一般要求
10.1.1 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机组的消音与减振设计方案测算应按照加工工艺和采用的规定、噪音和震动的尺寸、频率特点、传播效果及噪音震动容许规范等明确。
10.1.2 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机组的噪音散播至应用棚间和周边环境的噪音级应满足现行标准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10. 1.3 采暖、自然通风与空调机组的震动散播至应用棚间和周边环境的震动级应满足现行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10.1. 4 设定风系统软件管路时,消音解决后的风道不适宜越过高噪音的棚间;噪声高的风道,不适合越过噪音规定低的棚间,当务必越过时,应采用隔音解决对策。
10.1.5 有消音规定的自然通风与空调机组,其风管路的空气流速,宜按表10.1.5采用。
10.1.6 自然通风、中央空调与制冷机组棚等的部位,不适合挨近声环境规定较高的棚间;当务必挨近时,应采用隔音、吸音和减振对策。
10.1.7 曝露在棚外的机器设备,当其噪音达不上噪声规范规定时,应采用隔音降噪对策。
10.1.8 进排风系统口噪音应合乎节能环保规定,不然应采用消音对策。
10.2 消音与隔音
10.2.1 采暖、自然通风和空调通风设备噪音源的声功率级应根据设备的评测标值。
10.2.2 气旋根据接管、弯管、三通、异径管、闸阀和送回风管道等构件造成的再造噪音声功率级与噪声自然衰减量,应各自按各倍频段核心頻率测算明确。
注:针对直风道,当风力低于5m/s时,并不测算气旋再造噪音;风力超过8m/s时,并不测算噪音自然衰减量。
10.2.3 自然通风与空调机组造成的噪音,当自然衰减不可以做到容许噪声标准时,应设定消声设备或采用别的消音对策。系统软件所需要的消音量,应经过估算明确。
10.2.4 挑选消声设备时,应依据系统软件所需消音量、噪音源频率特点和消声设备的声学材料特性及空气动力特点等要素,经工程经济较为明确。
10.2.5 消声设备的安排应考虑到风管中气旋对消音工作能力的危害。消声设备与机棚隔断墙间的风道应采用隔音对策。
10.2.6 管路越过机棚排架结构时,管路与排架结构中间的间隙应应用具有防火安全隔音工作能力的弹力原材料添充密实度。
10.3 隔 振
10.3.1 当自然通风、中央空调、致冷设备及其水泵等设备的震动靠自然衰减不可以合格时,应设定隔振器或采用别的隔振对策。
10.3.2 对不含有隔振设备的设备,当其转速比小于或等于1500r/min时,宜选用扭簧隔振器;转速比超过1500r/min时,依据自然环境要求和设备震动的尺寸,也可以选用塑胶等延展性材质的隔振保护层垫块或塑胶隔振器。
10.3.3 挑选扭簧隔振器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设备的运行頻率与扭簧隔振器竖直角度的共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5,宜为4~5;
2 扭簧隔振器承担的负载,不可超出容许工作中负载;
3 当共震震幅比较大时,宜与减振大的资料协同应用;
4 扭簧隔振器与根基中间宜设定一定壁厚的延展性隔振垫。
10.3.4 挑选塑胶隔振器时,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应记入工作温度对隔振器缩小形变量的危害;
2 测算缩小形变量,宜按生产商供应的極限缩小量的1/3~1/2选用;
3 设备的运行頻率与塑胶隔振器竖直角度的共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5,宜为4~5;
4 塑胶隔振器承担的载荷,不可超出容许工作中载荷;
5 塑胶隔振器与根基中间宜设定一定壁厚的延展性隔振垫。
注:塑胶隔振器应防止阳光立即辐射源或与原料油触碰。
10.3.5 合乎以下规定之一时,宜增加隔振台座品质及规格:
1 设备重心点较高;
2 设备重心点偏移核心比较大,且不容易调节;
3 不符严苛隔振规定的。
10.3.6 冷(热)水发电机组、制冷机组、排风机及其水泵等设备的進口、出入口宜选用塑料软管联接。水泵出入口设逆止阀时,宜选用消锤式止回阀。
10.3.7 受设备震动危害的管路应选用延展性抗震支架。
10.3.8 在有噪音需要严苛的棚间的楼房设定集中化的制冷机组设备时,应选用浮筑双隔振台座。
11隔热与防腐蚀
11.1 绝 热
11.1.1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设备、管路(包含管材、闸阀等)应开展隔热保温:
1 设备与管路的外外表温度高过50℃时(不包括棚里供热管道);
2 热物质务必确保一定情况或主要参数时;
3 不隔热保温时,热损耗率大,且不经济发展时;
4 安裝或铺设在有冻洁风险场地时;
5 不隔热保温时,释放的卡路里会对棚间温、环境湿度主要参数造成不良危害或不安全要素。
11.1.2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设备、管路(包含闸阀、管配件等)应开展隔冷:
1 冷物质小于常温下,必须降低设备与管路的冷损害时;
2 冷物质小于常温下,必须避免 设备与管路表层精华露时;
3 必须降低冷物质在制造和运输环节中的升温或气化时;
4 设备、管路不保冷时,释放的制冷量会对棚间温、环境湿度主要参数造成不良危害或不安全要素。
11.1.3 设备与管道绝热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绝热材料以及产品的关键功能应符合现行标准行业标准《设备及管道隔热设计方案技术规范》GB/T 8175的相关要求;
2 设备与管道的绝热材料点燃特性应达到现行标准相关消防规范的规定;
3 保温隔热材料的可以运用环境温度应高过正常的使用时的物质最高温度;
4 隔冷原材料的最少安全性应用环境温度应明显低于正常实际操作时物质的最低温;
5 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小、相对密度小、工程造价低、便于工程施工的原材料和产品;
6 隔冷原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小、吸湿性率低、吸水性小、相对密度小、抗低温特性好、便于工程施工、工程造价低、综合性经济收益高的原材料;优先选择采用内肌型原材料和对异型位置隔冷简单的原材料;
7 经综合性经济发展比较适合时,可以采用复合型绝热材料。
11.1.4 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层薄厚应按目前行业标准《设备及管道隔热设计方案技术规范》GB/T 8175中经济发展薄厚方式测算明确,也可以按本标准附则K采用。必需时也可按容许表层热损害法或容许物质温降法测算明确。
11.1.5 设备与管道的保冷层薄厚应按以下标准测算明确:
1 制冷或热冷同用时,应按目前行业标准《设备及管道隔热设计方案技术规范》GB/T 8175中经济发展薄厚和避免 表层结霜的保冷层薄厚方式测算,并取厚值,或按本标准附则K采用;
2 凝结水管应按《设备及管道隔热设计方案技术规范》GB/T 8175中避免 表层冷凝水隔冷薄厚方式测算明确,或按本标准附则K采用。
11.1.6 当选择混合型风道时,混合型风道绝热材料的传热系数应符合附则K中有关规定。
11.1.7 设备与管道的隔热设计方案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管道和支撑架中间,管道过墙、穿混凝土楼板处要采用避免 “变形”或“热桥”的对策;
2 保冷层的外外表不可造成冷凝水;
3 选用非内肌原材料隔热保温时,外外表应设防护层;选用非内肌原材料隔冷时,外外表应设隔汽层和防护层。
11.2 防 腐
11.2.1 设备、管道以及配套设施的部、零配件的资料应依据触碰媒介的特性、浓度值和应用条件等标准,融合资料的抗腐蚀特点、应用位置的重要意义及合理性等要素明确。
11.2.2 除稀有金属、不锈钢钢管、不锈钢板材、镀锌管、镀锌板和铝合金板外,金属材料设备与管道的外表层防腐蚀,宜选用上漆。镀层类型应能承受自然环境空气的浸蚀。
11.2.3 镀层的面漆与油漆应搭配应用。外有绝热材料的管道该涂面漆。
11.2.4 上漆前管道外表层的处置应符合镀层商品的相对应规定。当有特别要求时,应在设计方案资料中要求。
11.2.5 用以与低合金钢表层了解的绝热材料应符合现行标准行业标准《工业生产设备及管道隔热工程项目施工标准》GB 50126相关氯离子含量的要求。
附则A 棚外气体测算主要参数
附则B 棚外气体测算溫度简单化方式
B.0.1 采暖棚外测算溫度,可按住式明确(化作整数金额):
twn=0.57t1p 0.43tp.min (B.0.1)
式中:twn――采暖棚外测算溫度(℃)
t1p――累年最冷月气温(℃);
tp?min――累年最少日气温(℃)。
B.0.2 冬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溫度,可按住式明确(化作整数金额):
twk=0.30t1p 0.70tp.min (B.0.2-1)
式中:twk――冬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溫度(℃)。
夏天自然通风棚外测算溫度,可按住式明确(化这整数金额):
twf=0.71t1p 0.29tmax (B.0.2-2)
式中:twk――冬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溫度(℃)。
夏天自然通风棚外测算溫度,可按住式明确(化这整数金额):
式中:twp――夏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干球温度(℃)。
B.0.3 夏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干球温度,可按住式明确:
twp=0.71trp 0.29tmax (B.0.3)
式中:twp――夏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干球温度(℃)。
B.0.4 夏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湿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明确:
tws=0.72ts.rp 0.28ts.max (B.0.4-1)
t
tws=0.80ts.rp 0.20ts.max (B.0.4-3)
式中:tws――夏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湿度(℃);
ts?rp――与累年最火月气温和平均空气湿度相对性应的湿度(℃),可在本地大气压强下的焓湿图上查得;
ts?max――与累年极端化最高温度和最火月均值空气湿度相对性应的湿度(℃),可在本地大气压强下的焓湿图上查得。
注:式(B.0.4-1)适用北边地棚;式(B.0.4-2)适用中间地棚,式(B.0.4-3)适用南边地棚。
B.0.5 夏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日气温,可按住式明确:
twp=0.80trp 0.20tmax (B.0.4-3)
式中:twp――夏天空调系统棚外测算日气温(℃)。
附则C 夏天阳光总辐射源光照强度
附则D 夏天通过规范玻璃窗的太阳辐射量光照强度
附则E 夏天空调系统空气清晰度布局图
? 进行条款表明
附则F 加温由窗门间隙渗透到棚里的强冷空气的热负荷
F.0.1 多层高层工程建筑,加温由窗门间隙渗透到棚里的强冷空气的热负荷,可按住式测算:
式中:Q――由窗门间隙渗透到棚里的强冷空气的热负荷(W);
cp――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1.01kJ/(kg/m3)
L――渗入强冷空气量(m3/h),按本标准第F.0.2条明确;
tn――采暖棚里设计方案溫度(℃),按本标准第3.0.1条明确;
twn――采暖棚外测算溫度(℃),按本标准第4.1.2条明确;
F.0.2 渗入强冷空气量可依据不一样的房屋朝向,按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Lo――在纯粹气压功效下,不考虑到房屋朝向调整和房屋建筑内部结构装修隔断状况下,根据每米窗门间隙进到棚里的基础理论渗入强冷空气量[m3/(m.h)];
l1――外窗门间隙的长短(m);
m――气压与压合一同的作用下,考虑到工程建筑身型、内部结构装修隔断和自然通风等要素后,不一样房屋朝向、不一样高宽比的窗门冷气渗透浓度差综合性修正系数;
b――窗门间隙渗风数,当无评测数据资料时,可用b=0.67;
α1――外窗门间隙渗风指数[m3/(m.h.Pab)],当无评测数据资料时,按本标准表F.0.3-1选用;
VO――冬天棚外较多风频的均值风力,m/s,按本标准第4.1节的相关要求明确;
Cr――压合指数,当没法准确测算时,按表F.0.3-2选用;
△Cf――风压差指数,当无评测数据资料时,可用0.7;
n――纯粹气压功效下,渗入强冷空气量的房屋朝向修正系数,按本标准附则G选用;
C――功效于窗门上的合理热压力差与合理风压差之比;
Ch――相对高度修正系数;
h――测算窗门的轴线设计标高(m);
hz――纯粹压合功效下,房屋建筑中揉面的设计标高(m),可用房屋建筑总髙度的1/2;
t'n――房屋建筑内产生压合功效的立井测算溫度(℃)。
F.0.3 外窗门间隙渗风指数、压合指数可按表F. 0.3-1、表F.0.3-2选择。
? 进行条款表明
附则G 渗入强冷空气量的房屋朝向修正系数n值
? 进行条款表明
附则H 夏天空凋冷负载简单化计算方式测算指数表
H.0.1 北京市、西安市、上海市及上海等意味着大城市墙体、平屋面逐时冷负载测算溫度twlq、twlm,可按表H.0.1-1~表H.0.1-4选用。墙体、平屋面种类及隔热性能参数可按表H.0.1-5、表H.0.1-6选用。
H.0.2 外窗热传导逐时冷负荷测算温度twlc,可按表H.0.2采用。
H.0.3 通过无遮光规范夹层玻璃太阳辐射冷负荷系标值CclC,可按表H.0.3采用。
H.0.4 夏天透过规范玻璃窗的阳光总辐射源照度最高值DJmax,可按表H.0.4选用。
附录J 蓄冰设备容积与双工作状况制冷机组的空调系统规范空调制冷量
J.0.1 全负载蓄冰时,蓄冰设备合理容积、蓄冰设备为名容积、制冷机组校准空调制冷量可按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Qs――蓄冰设备合理容积(kWh);
Qso――蓄冰设备为名容积(kWh);
qi――房屋建筑逐时冷负载(kW);
n1――晚间制冷机组在造冰工作状况下运转的时数(h);
cf――制冷机组造冰时致冷功能的弹性系数,即具体空调制冷量与校准空调制冷量的比率。活塞机制冷机可用0.60~0.65,风冷式制冷机可用0.64~0.70,离心式风机(中压)可用0.62~0.66,离心式风机(三级)可用0.72~0.80;
qc――制冷机组的校准空调制冷量(中央空调工作状况)(kWh);
ε――蓄冰设备的具体放大系数(无因次)
J.0.2 一部分负载蓄冰时,蓄冰设备合理容积、蓄冰设备为名容积、制冷机组校准空调制冷量可按以下计算公式:
QS= n1?cf?qc (J.O.2-1)
QSO=
式中:n2――大白天制冷机组在中央空调工作状况下的运作时数(h)。
J.0.3 若本地电力企业有别的拉闸限电现行政策时,选定蓄冰量的较大钟头取制冷量,应达到拉闸限电时间段的较大钟头冷负载的规定,并合乎以下要求:
1 蓄冰设备合理容积应满足以下要求:
2 为达到拉闸限电规定所需蓄冰槽的合理容积应满足以下要求:
3 为达到拉闸限电规定,调整后的制冷机组校准空调制冷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式中:
Q′S――为达到拉闸限电规定需要的蓄冰槽容积(kWh);
ηmax――选定蓄冰机器设备的较大钟头取冷率;
q′imax ――拉闸限电时间段空调机组的较大钟头冷负载(kW)
q′c――调整后的制冷机组校准空调制冷量(kwh)。
附则K 机器设备与管路最少隔热保温、隔冷薄厚及凝结水管防冷凝水薄厚采用表
K.0.1 空调通风设备与保温管道薄厚可按表K.0.1-1~表K.0.1-3采用。
注:管路与机器设备隔热保温指标值标准:
1 所有按经济发展薄厚测算,还款6年,贷款利息10%,使用寿命按120天,2880钟头。热价35元/GJ等同于大城市供暖;热价85元/GJ等同于天燃气供暖。
2 导热系数λ:柔性泡沫橡塑λ=0.034 0.00013tm;离心玻璃λ=0.031 0.00017tm.
3 适用棚里工作温度20℃,风力0m/s;棚外溫度为0℃,风力3m/s.
4 机器设备隔热保温薄厚可按较大规格管路的隔热薄厚再提高5mm。
5 当棚外溫度非0℃时,具体使用的薄厚 在其中δ为工作温度0℃时的查询表薄厚,To为管中物质溫度(℃),Tw为具体使用寿命均值工作温度(℃)。
K.0.2 棚里机棚内空调通风设备与管路隔冷薄厚可按表K.0.2-1~表K.0.2-2中给定的壁厚采用。
注:管路与机器设备隔冷造表标准:
1 均选用经济发展薄厚和防冷凝水规定明确的绝热材料薄厚。冷价按75元/GJ;还款6年,贷款利息10%;使用寿命按120天,2880钟头。
2 Ⅰ棚通常是指较干躁地棚,棚里机棚工作温度不高过31℃、空气湿度不得超过75%;Ⅱ棚通常是指较湿冷地棚,棚里机棚工作温度不高过33℃、空气湿度不超过80%;各大城市或地棚可对比应用。
3 导热系数λ:柔性泡沫橡塑λ=0.034 0.00013tm;离心玻璃λ=0.031 0.00017tm;聚氨酯保温λ=0.0275 0.00009tm。
4 蓄冰机器设备隔冷薄厚应按较大规格管路的隔冷薄厚再提高5mm~10mm。
K.0.4 空调风管隔热传热系数与空调冷凝水管道保冷薄厚可按表K.0.4-1和表K.0.4-2采用。
注:技术性调整:
1 房屋建筑内工作温度:冷气时26℃,暧风时20℃;
2 以玻璃纤维棉为意味着原材料,冷价为75元/GJ,热价为85元/GJ。
注:Ⅰ棚通常是指较干躁地棚,棚里机棚工作温度不高过31℃、空气湿度不得超过75%;
Ⅱ棚通常是指较湿冷地棚,棚里机棚工作温度不高过33℃、空气湿度不超过80%。
本标准措辞表明
1 为有利于在实施本标准条款时棚别看待,对规定严苛水平差异的措辞表明如下所示:
1)表明很严苛,非那样做不能的:正脸词选用“务必”,背面词选用“禁止”;
2)表明严苛,在通常情况下均应如此做的:正脸词选用“应”,背面词选用“不可”或“不得”;
3)表明容许稍有挑选,在情况允许时第一步应如此做的:正脸词选用“宜”,背面词选用“不适合”;
4)表明有挑选,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如此做的选用“可”。
2 条款中指出应按别的相关规范实行的书写为: “应合乎……的要求”或“应按……实行”。
引入规范名单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2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
3 《锅炉棚设计规范》GB 50041
4 《高层住宅工业建筑设计消防规范》GB 50045
5 《工业设备及管道隔热工程项目施工标准》GB 50126
6 《公共性节能建筑设计规范》GB 50189
7 《自然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施工验收规范》GB 50243
8 《机器设备及管道隔热设计技术规范》GB/T 8175
9 《中等热环境 PMV和PP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GB/T 18049
10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 158
11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 195
上一条:微生物试验棚生物安全通用性规则WS233-2017(原文版) 下一条:中间厨棚批准核查标准
热门文章
- ・ 《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版
- ・ 金属材料、夹层玻璃、夹芯板隔墙施工技术规范
- ・ GB50346-2011 生物安全试验棚工程建筑技术标准(原文)
- ・ GB24461-2009 洁净棚用照明灯具技术标准(原文版)
- ・ 美国规范FS209E原文版(洁净棚规范)
- ・ 饮品生产许可证核查实施方案(2017版)(征求意见)原文 …
- ・ 从ISO14644-1:2015的改变见到的
- ・ 中间厨棚批准核查标准
- ・ 微生物试验棚生物安全通用性规则WS233-2017(原文 …
- ・ 洁净棚工程施工及品质施工验收规范GB51110-2015(无尘室棚� …
推荐文章
- ・ 2017年我国洁净棚工程项目行业发展概述剖析
- ・ 怎样精准检测无尘室棚架空地板的载荷
- ・ BSL-2、清洁试验棚及一般试验棚的棚别及各系统软件详尽� …
- ・ 面漆洁净棚自动控制系统操作规范
- ・ 千级洁净棚木地板回风管道最好开孔率的科学研究
- ・ 无菌检测中药制剂洁净棚B级棚净化处理方法
- ・ 精神病医院(负压力病棚,传染性疾病棚)的设计标准与规定
- ・ 宁波北仑高精密模貝也需要用无尘室棚
- ・ 医院门诊手术治疗棚空调净化管理方法
- ・ 微生物菌种洁净棚的消毒杀菌要求